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春运安心过大年——助您了解“伤心”的三级防护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春运安心过大年——助您了解“伤心”的三级防护

来源:光明网2023-01-20 12:59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大迁徙。在“回家、居家、离家”三部曲中,天气多变、旅途颠簸、身心疲劳,加之新冠疫波来袭,如何防患于未然,不让人体发动机的“心”受伤,降服心脏猝死这一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元凶,已然成为人们能否安心过大年的重要一环。以往资料表明,发生在院外心源性猝死就占到80%,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屡却不到1%;这除了与心肺复苏技术公民普及率低于1%,以及心肺复苏应急设备配备率低于1%等因素相关外,建立平时呵护心、适时监护心、急时救护心的防治救三级防护,可谓是春运安心过大年的重要“心”保障。

  一级“心”预防:查找“伤心”的原凶与帮凶

  重视心脏体检与筛查,查找伤心原凶与帮凶,主要包括:个人史、家族史、物理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其中心电图尤其是动态心电图被认为是目前排查人群猝死的一种最为有效手段。对有明显心肌病及心脏性猝死家族病史者,超声等筛查“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 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患者,不论其是否有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均认为是SCD的高危者[2]。对遗传性疾病相关心脏骤停幸存者的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进行基因筛查。以下人群为高危患者:(1)家族中直系亲属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猝死病史;(2)诊断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致死性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等;(3)具备多个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工作压力大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帮凶:戒烟限酒,摄入低脂少盐饮食,减少熬夜与过度劳累、适度运动。掌握运动适应证和禁忌证,患有新冠、流感、急性扁桃体炎、腹泻时尤应避免剧烈运动,严禁饱食后剧烈运动等,排查伤心根源,揭开“死神”底牌,因人而异做好一级“心”预防。

  二级“心”预防:识晓“伤心”的医警与医嘱

  识晓心脏求救信号,及时就医:除了重视高危人群、病史外,更要重视近期出现的特殊症状。心搏骤停前,50%的患者会在近几周内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气促、胃肠不适、腹泻、出冷汗、极度疲乏等前驱症状,是机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尤应注意心脏骤停的预警先兆(三痛、二快、一失):“三痛”指突发的剧烈胸痛、头痛、腹痛,“二快”指突发的严重心跳快、呼吸快,“一失”指突发意识丧失或者一过性意识丧失,如晕厥、全身抽搐或持续性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等,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呼叫120,紧急送医,是发现风险-识破“死神”信号,遏制“死神”降临,因人而异做好二级“心”预防。对于适宜的患者可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心源性猝死发生前关口前移,将心室纤颤这一心脏骤停类型,“扼杀在摇篮里”。ICD预防心脏性猝死,对发生过心脏骤停(二级预防)和未发生过心脏骤停但存在猝死风险(一级预防)的患者获益。基于此,中国专家提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1.5级预防概念,合并4个相关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推荐ICD植入:(1)晕厥或先兆晕厥、(2)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3)频发性室性早搏(PVCs)、(4)左室射血分数偏低(LVEF<25%)。权威临床研究结果已证实,植入ICD对合并以上风险因素的1.5级预防患者可降低一半死亡风险(全因死亡率降低49%)。

  三级“心”预防:克制“伤心”的武器与武艺

  克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是三级“心”预防挽救生命的关键,扼制急性心脏骤停以防止发展为心脏猝死。主要包括:家庭预防、社区预防、专业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等。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death,SCA)发作突然,约10秒左右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 min黄金时段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可发展为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猝死〞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词,似乎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且越来越年轻化!从运动健将、知名演员,到警察、司机、程序员,医生再到每个普普通通甚至身体健康的人,都无差别的发生过猝死事件。及时干预-摆脱“死神”威胁--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以挽救生命,安心祥和过大年,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首先判救心脏骤停把握“三停”:判断意识停止(面对突然倒地或不动的患者,用力拍打双肩呼叫患者是否有反应)、判断呼吸停止(如果患者意识停止,要迅速判断患者胸廓及腹部是否有起伏变化)、判断心跳停止(食指与中指并拢伸直放置喉结旁开凹陷处,判断是否有搏动感觉);其次呼救心脏骤停体现“三叫”:呼救叫人帮忙(请某某先生/女士,协助我完成救助……)、呼救叫拨电话(请某某先生/女士,协助呼叫120(说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状况)、呼救叫拿利器(请某某先生/女士,协助寻找AED、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AACD-CPR));在判救、呼救基础上立刻开展抢救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抢救应用心肺复苏“三法”:抢救开通气道法(通常采用仰头抬颏法,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采用托颌法打开气道,同时清除病人口腔、鼻腔内的上呼吸道异物;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吸附于心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连续3-5次快速向内向上按压(40-50 kg),产生海姆立克效应,实现畅通上下呼吸道)、抢救人工呼吸法(人工口对口呼吸时,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3-5次,每次吹气应持续1s以上,确保通气时可见胸廓起伏, 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吸附于心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连续进行均慢速3-5次腹部提压人工呼吸,每次提压时间≥1秒,往复进行腹部提压(上提10-30kg下压40-50kg)产生膈肌上下移动,实现体外腹式人工呼吸,尤适用于不宜进行人工呼吸的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建立循环法(胸外按压时须快速、有力,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深度成人5-6cm,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按压与放松比大致相等,尽量避免胸外按压中断。在建立人工气道前,成人单人心肺复苏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通气比都为 30:2,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以后,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通气频率为10次/min;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吸附于心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以100次/min的速率进行腹部提压,提拉力度10~30kg,按压力度 40~50kg,产生腹内压与胸腔压力变化的心泵、肺泵效应,实现人工循环与呼吸;欲进行体外电除颤准备前,适时启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包括减少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切实保障实现高质量心肺复苏)。

  (作者:王立祥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心肺复苏领域专家)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党建引领温暖新就业群体

  • 又到初秋赏荷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