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春运安心过大年——助您了解“伤心”的三级防护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春运安心过大年——助您了解“伤心”的三级防护

来源:光明网2023-01-20 12:59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大迁徙。在“回家、居家、离家”三部曲中,天气多变、旅途颠簸、身心疲劳,加之新冠疫波来袭,如何防患于未然,不让人体发动机的“心”受伤,降服心脏猝死这一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元凶,已然成为人们能否安心过大年的重要一环。以往资料表明,发生在院外心源性猝死就占到80%,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屡却不到1%;这除了与心肺复苏技术公民普及率低于1%,以及心肺复苏应急设备配备率低于1%等因素相关外,建立平时呵护心、适时监护心、急时救护心的防治救三级防护,可谓是春运安心过大年的重要“心”保障。

  一级“心”预防:查找“伤心”的原凶与帮凶

  重视心脏体检与筛查,查找伤心原凶与帮凶,主要包括:个人史、家族史、物理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其中心电图尤其是动态心电图被认为是目前排查人群猝死的一种最为有效手段。对有明显心肌病及心脏性猝死家族病史者,超声等筛查“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 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患者,不论其是否有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均认为是SCD的高危者[2]。对遗传性疾病相关心脏骤停幸存者的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进行基因筛查。以下人群为高危患者:(1)家族中直系亲属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猝死病史;(2)诊断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致死性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等;(3)具备多个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工作压力大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帮凶:戒烟限酒,摄入低脂少盐饮食,减少熬夜与过度劳累、适度运动。掌握运动适应证和禁忌证,患有新冠、流感、急性扁桃体炎、腹泻时尤应避免剧烈运动,严禁饱食后剧烈运动等,排查伤心根源,揭开“死神”底牌,因人而异做好一级“心”预防。

  二级“心”预防:识晓“伤心”的医警与医嘱

  识晓心脏求救信号,及时就医:除了重视高危人群、病史外,更要重视近期出现的特殊症状。心搏骤停前,50%的患者会在近几周内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气促、胃肠不适、腹泻、出冷汗、极度疲乏等前驱症状,是机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尤应注意心脏骤停的预警先兆(三痛、二快、一失):“三痛”指突发的剧烈胸痛、头痛、腹痛,“二快”指突发的严重心跳快、呼吸快,“一失”指突发意识丧失或者一过性意识丧失,如晕厥、全身抽搐或持续性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等,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呼叫120,紧急送医,是发现风险-识破“死神”信号,遏制“死神”降临,因人而异做好二级“心”预防。对于适宜的患者可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心源性猝死发生前关口前移,将心室纤颤这一心脏骤停类型,“扼杀在摇篮里”。ICD预防心脏性猝死,对发生过心脏骤停(二级预防)和未发生过心脏骤停但存在猝死风险(一级预防)的患者获益。基于此,中国专家提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1.5级预防概念,合并4个相关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推荐ICD植入:(1)晕厥或先兆晕厥、(2)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3)频发性室性早搏(PVCs)、(4)左室射血分数偏低(LVEF<25%)。权威临床研究结果已证实,植入ICD对合并以上风险因素的1.5级预防患者可降低一半死亡风险(全因死亡率降低49%)。

  三级“心”预防:克制“伤心”的武器与武艺

  克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是三级“心”预防挽救生命的关键,扼制急性心脏骤停以防止发展为心脏猝死。主要包括:家庭预防、社区预防、专业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等。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death,SCA)发作突然,约10秒左右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 min黄金时段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可发展为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猝死〞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词,似乎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且越来越年轻化!从运动健将、知名演员,到警察、司机、程序员,医生再到每个普普通通甚至身体健康的人,都无差别的发生过猝死事件。及时干预-摆脱“死神”威胁--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以挽救生命,安心祥和过大年,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首先判救心脏骤停把握“三停”:判断意识停止(面对突然倒地或不动的患者,用力拍打双肩呼叫患者是否有反应)、判断呼吸停止(如果患者意识停止,要迅速判断患者胸廓及腹部是否有起伏变化)、判断心跳停止(食指与中指并拢伸直放置喉结旁开凹陷处,判断是否有搏动感觉);其次呼救心脏骤停体现“三叫”:呼救叫人帮忙(请某某先生/女士,协助我完成救助……)、呼救叫拨电话(请某某先生/女士,协助呼叫120(说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状况)、呼救叫拿利器(请某某先生/女士,协助寻找AED、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AACD-CPR));在判救、呼救基础上立刻开展抢救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抢救应用心肺复苏“三法”:抢救开通气道法(通常采用仰头抬颏法,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采用托颌法打开气道,同时清除病人口腔、鼻腔内的上呼吸道异物;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吸附于心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连续3-5次快速向内向上按压(40-50 kg),产生海姆立克效应,实现畅通上下呼吸道)、抢救人工呼吸法(人工口对口呼吸时,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3-5次,每次吹气应持续1s以上,确保通气时可见胸廓起伏, 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吸附于心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连续进行均慢速3-5次腹部提压人工呼吸,每次提压时间≥1秒,往复进行腹部提压(上提10-30kg下压40-50kg)产生膈肌上下移动,实现体外腹式人工呼吸,尤适用于不宜进行人工呼吸的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建立循环法(胸外按压时须快速、有力,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深度成人5-6cm,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按压与放松比大致相等,尽量避免胸外按压中断。在建立人工气道前,成人单人心肺复苏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通气比都为 30:2,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以后,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通气频率为10次/min;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吸附于心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以100次/min的速率进行腹部提压,提拉力度10~30kg,按压力度 40~50kg,产生腹内压与胸腔压力变化的心泵、肺泵效应,实现人工循环与呼吸;欲进行体外电除颤准备前,适时启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包括减少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切实保障实现高质量心肺复苏)。

  (作者:王立祥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心肺复苏领域专家)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