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索中西医联合防治疾病策略 研制脑卒中相关共病诊疗新方案
首页> 光明医药> 医药产业 > 正文

探索中西医联合防治疾病策略 研制脑卒中相关共病诊疗新方案

来源:光明网2023-02-24 17:43

  中西医并重已成为我国的医药国策,缺乏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国家相关部门先后立项“我国中医药精准诊疗新范式的发展战略研究”“中成药在中西医联合防治疾病策略中的合理应用”“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中医临床优势与评价研究”等相关课题。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慢病防控工程联合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融合研究发展委员会正式立项“中西融合心脑健康中国行”,把解决老年慢病多病共存、临床诊治复杂、疾病负担重、依从性差、疗效不佳等问题,促进中西融合,制定心脑共病诊疗新方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该公益项目得到了业内陈可冀院士、张伯礼院士、田金洲院士、肖伟院士、吴以岭院士、房书亭研究员、黄正明教授、王鲁宁教授、霍勇教授、解恒革教授、樊东升教授、林谦教授、吴宗贵教授、李小康教授、孙晓波教授、蔡业峰教授等中西医专家的支持。

  2月17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慢病防控工程和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召开了《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诊断与药物评价专家共识》课题立项专家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高颖教授与赵性泉教授共同主持。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晓波所长代表田金洲院士对课题工作提出了要求,中西融合将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共病患者医疗决策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多重用药过度治疗的诊疗现状、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表明,老年患者共病问题亟待解决。探索中西医联合防治疾病策略、研制心脑共病诊疗新方案势在必行。

  到会专家提出: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道、协同疗效、控制症状的特点和中医药的“整体观”、“异病同治”的理念,可能为共病的治疗理念带来新的启示、新的机会。基于共病的病因病机实现共病同治,建立中西医联合防治心脑共病的诊断、治疗、评价体系,找到中医药在共病中的介入时点和机会,形成适合共病防治的中西医联合新方案,是体现中医药优势、彰显其价值的现代研究方向。

  课题负责人高颖教授在《脑卒中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药物评价专家共识》课题研究报告中,指出了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共病研究的必要性和中医药治疗共病的优势,但目前针对共病临床疗效特点和临床效应仍缺乏公认、客观、有益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脑卒中和糖尿病共病评价方法和体系亟待创新。课题组提出将逐步开展横断面研究及数据库信息挖掘,明确脑卒中和糖尿病共病人群临床特征、创新创建脑卒中和糖尿病共病评价方法和体系,遴选适宜中成药开展脑卒中和糖尿病共病人群示范性药物评价研究,积累临床循证证据,为脑卒中相关共病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干预措施及诊治思路。该研究内容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一致认可,同时将康缘药业通塞脉片、扬子江药业脉络通颗粒作为该课题的研究示范,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赞同。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中国中药协会王桂华秘书长、桢焱主任、林谦教授、陈卫衡教授、赵性泉教授、高颖教授、刘建平教授、温泽淮教授、陈志刚教授、吴圣贤教授和李磊主任等三十余位脑病和心血管疾病中西医专家出席会议。

  同时,专委会研究决定2023年4月11日中国工程院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将组织召开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心脑共病学术论坛。(媛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