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传承精华+理论创新+科技驱动!做大做强“中国药”的“以岭样本”
首页> 光明医药 > 正文

传承精华+理论创新+科技驱动!做大做强“中国药”的“以岭样本”

来源:河北日报2023-06-28 14:36

  走进以岭药业,一座坐落在公司西北角的以岭医药研究院特别引人注意,这里与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相比,显得十分安静。

  以岭医药研究院,同时也是石家庄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一个在以岭药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核心智库,汇聚了院士、归国专家、外籍专家、博士、硕士等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学者。“这个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围绕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中医药振兴发展,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集中攻关,研发了一个又一个国家专利新药。”以岭药业常务副总经理张蕴龄介绍,从传承精华到理论创新,从科技驱动到人才支撑,目前公司已有13个国家专利新药上市,其中连花清瘟、通心络、参松养心胶囊等药品在50余个国家和地区注册销售,企业也成长为国内中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

  ■传承精华,创新络病理论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5月26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医药抗衰老大会在石家庄举行。会上,以岭药业又一个创新中药——八子补肾胶囊在抗衰老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突破,引起专家学者广泛关注。

  八子补肾胶囊的问世,源于以岭药业院士专家团队对2000多年前的传统中药方剂的系统研究,源于对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的创新研究。

  发展不息,创新不止。

  传统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千金要方》到《本草纲目》,古人对医疗经验总结形成的中医药理论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遍览中医药经典,对“络”虽有论述,但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岭药业勇敢地向传统中医学理论发起挑战,不断深入研究络病理论,并在理论创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以岭药业首次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创立了“络病证治”体系,建立起络病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出版了《络病学》专著,并入选了全国高校教材。首次构建起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开辟了通络治疗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新途径,出版《脉络论》专著。同时,还系统阐释气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及辨证治疗用药,有效指导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等现代重大疾病的治疗,出版《气络论》专著……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原创性理论的传承创新。

  在络病理论指导下,以岭药业创建了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了由多位院士、专家牵头的科研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973、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0余项,取得国内外专利800余项,研发了创新专利药物10余个,覆盖心脑血管病、呼吸、内分泌、神经、肿瘤、泌尿等发病率高的六类重大疾病领域,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6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让创新成为一种追求、一种习惯。”张蕴龄表示,下一步他们一定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络病理论研究好、发扬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南。

  ■科技驱动,推动传统中医药不断走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要解除患者的病痛,仅有理论创新是不够的。

  如何在新的理论指导下,研发生产出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真正让几千年煎煮在砂锅里的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以岭人始终追求的目标。

  以岭药业创立之初,就着手提升创新中药生产工艺,推动标准化生产。瞄准国际上新兴的超微粉技术,以岭医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合作研究将其应用于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的生产工艺。这项“虫类药超微粉碎(微米)技术及应用”研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临床研究表明,经超微粉碎工艺提升后的通心络胶囊,较原工艺用量减少1/3,临床有效率相当,显效率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提高了以岭药业的中药内在品质。

  要让几千年煎煮在砂锅里的中药真正走向世界,还必须解决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疗效这一问题。

  面对国际上评价药物疗效的“金标准”,以岭药业又一次作出惊人之举——对公司生产的创新中药从1995年开始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即遵循证据的临床研究。此后,循证研究也成了以岭药业以中医络病理论创新为指导的新药研发创新技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2020年,由以岭医药研究院完成的涵盖多项循证研究成果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2019年度国家医药卫生界唯一的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课题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遵循国际标准完成5项循证研究,突破了单病种防治的瓶颈难题,实现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的重大突破。

  其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牵头完成“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3797例循证研究”,并在2022美国心脏协会年会(AHA)最新高质量科学试验板块报告试验结果。

  此外,该项目还利用现代实验技术,揭示了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病理环节的疗效机制及科学内涵。针对心血管事件链单病种国际瓶颈难题,完成了通络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冠脉动脉易损斑块、急性心梗、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慢性心衰等系列循证医学研究。

  最近,一项在中国、泰国、越南、菲律宾四个国家17家医院联合开展的连花清瘟治疗新冠病毒感染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揭盲(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hiCTR2200056727)。该研究共纳入860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连花清瘟治疗组可以显著改善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症状,缩短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康复,并且拥有良好的安全性。

  ……

  每个研究结果都令人振奋,以岭药业创新中药的确切疗效建立了医生与患者的用药信心。

  在以岭药业,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优势的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重大疾病治疗研究,络病理论创新带动专利新药研发的科技核心竞争力,还带动开展了复方中药、组分中药、单体中药多渠道研发。

  “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以岭药业遵循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

  正是这一模式的创立,以岭药业不断发展壮大,完成了从“中国产品”迈向“中国品牌”的升级与蜕变,为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提供了生动范本。张蕴龄表示,今后他们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深化科研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体系,研发出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河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孙阳)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安古城墙吸引游人

  • 西渝高铁康渝段刘家坝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