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开学季当心这几类传染病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开学季当心这几类传染病

来源:人民网2023-09-06 18:46

  秋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开学后,人群聚集性高,社交接触增多,很容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那么,有哪些传染病易在开学季高发?又该如何预防呢?为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祯祯。

  流行性感冒

  9月正处于夏秋之交,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发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经由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全身症状更重,儿童多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以上,大龄段儿童还会有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等表现,婴幼儿患流感后可发生热性惊厥表现。除此以外,流感更容易引起并发症,如肺炎、脑炎、肌炎等,少数患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坏死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此时,家长要注意天气变化,帮助孩子随气温变化添减衣物,避免着凉,多开窗通风,对于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流感流行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聚集;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应尽快完善流感抗原或核酸检测,明确是否已感染流感病毒。另外,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重症流感及并发症发生。建议每年流感流行季节,父母带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如家庭成员患流感,可带孩子前往专科医生处咨询药物预防。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腹泻性疾病。秋冬季节是病毒性肠炎的高发季节,常见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病毒性肠炎主要的传染源,儿童主要通过摄入病毒污染的水或者食物感染,也可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播。恶心、呕吐、腹泻是儿童病毒性肠炎主要的症状,部分儿童可以出现发热、口唇干燥、哭时少泪、尿量减少、烦渴喜饮等脱水症状。少数患者可以发生惊厥、心肌炎、肠套叠等并发症。病毒性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3至7天缓解,但部分儿童在后期可以因乳糖吸收不良而出现腹泻迁延。

  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病毒性肠炎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尤其不要生食贝类等海、水产品。病毒性肠炎流行季节,孩子如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应注意病毒性肠炎可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及呼吸道传播。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为特征,可伴有发热,因口腔溃疡导致疼痛,儿童可出现流涎、拒食、哭闹,大多数症状不重。3岁以下儿童可发生重症表现,出现反复高热、易惊、呕吐、肢体抖动、无力、惊厥等表现。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轻症儿童多在1周以内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因肠道病毒含有多种亚型,儿童可因感染不同亚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家里要定期开窗通风。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建议5岁以内的儿童接种。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水痘患者和带状疱疹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疱疹液传播。潜伏期一般是接触病毒后的10至23天,平均2周。多数儿童感染水痘后症状轻微,表现为发际、颜面、躯干、四肢皮肤以及黏膜上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多种类型的皮疹,皮疹瘙痒明显,可有发热。

  接种疫苗是应对水痘的重要方式。另外,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地方活动,得了水痘的患者要立刻隔离并及时就医。此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可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党建引领温暖新就业群体

  • 又到初秋赏荷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