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参松养心科研成果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顶刊《欧洲心脏杂志》发表
首页> 光明医药> 医药产业 > 正文

参松养心科研成果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顶刊《欧洲心脏杂志》发表

来源:光明网2024-08-26 11:20

  欧洲时间8月23日,国际心血管病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刊登了由中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参松养心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临床研究”论文《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参松养心胶囊预防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SS-AFRF试验》。论文指出,参松养心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

参松养心科研成果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顶刊《欧洲心脏杂志》发表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据中国房颤中心联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房颤人群患者人数高达2000万。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房颤治疗中的重要手段,有着微创、无痛、恢复快等优势。然而,射频消融术后,房颤仍有较高复发可能。

  本次论文研究成果显示,该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消融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率为主要终点,在我国24个省/直辖市的66家医院开展,共纳入920例完成首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及6个月房颤负荷(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发生频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首次发生房扑/房颤时间,且安全性良好。黄鹤教授表示:“该研究为持续性房颤患者提供了一种创新、有效、安全、可长期使用的优化治疗方案。”

  据悉,《欧洲心脏杂志》是国际心血管病领域的顶刊,主要刊载医学-心血管系统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旨在打造一种学术水平高、可读性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本刊已入选SCIE来源期刊,2024年发布的影响因子为37.6。该杂志将这项研究成果录用发表,充分说明了该课题对于心律失常防治的重要意义。

  资料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治疗心律失常的创新药物,于2003年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既往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整合调节的作用,可改善微循环、改善传导功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阻断多离子通道以及抑制心脏重构。其中一项临床循证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改善症状优于普罗帕酮,且安全性良好。2009年,“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赫)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