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出炉
首页> 光明医药> 医药产业 > 正文

《中国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出炉

来源:光明网2024-10-24 18:05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我国导致视功能严重丧失的常见眼底血管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及眼内糖皮质激素缓释剂等药物的出现,使RVO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取得了提升。尽管如此,在我国不同地区和各级医院中,RVO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大多基于各自的经验累积,且眼科医生对RVO早期干预的认识及其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一套规范化的临床诊疗路径。

  为此,2024年《中国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发布。栏目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齐慧君教授针对《共识》发布的意义,RVO诊断、治疗与随访等焦点话题展开论述。

  Part1: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目前的诊疗现状如何,怎么看待这次共识对眼科临床工作的意义?

  齐慧君: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作为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较高的态势,并在我国位列第二大致盲性眼疾,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VO患者往往合并一些全身的心脑血管疾病,眼底会继发黄斑水肿缺血,甚至新生血管的形成。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及眼内糖皮质激素缓释剂等药物的出现,使RVO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取得了显著提升。然而,在我国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中,尤其是在基层医院,RVO的诊断与治疗仍然主要依赖于个人经验积累,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眼科医生对RVO早期干预的认识及其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RVO治疗成本高昂,治疗手段有限,疗效也有局限性,缺乏统一的指南和规范。为了提高RVO诊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专家共识的制定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以规范RVO的诊断,包括缺血和非缺血分型的诊断,以及对相关并发症的及早识别和治疗,有望大幅提高我国RVO整体诊疗水平。

  Part2: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自我管理策略?

  齐慧君:RVO是一种慢病,需要患者有非常好的自我认知和管理。对于初诊患者,我们需要寻找病因和危险因素,要判断患者眼部病情的严重程度,要密切关注并发症。对临床诊断RVO的患者需详细询问诱因和发病过程等病史,并重点关注心血管方面的危险因素,同时通过眼部体征和眼外症状或体征寻找潜在的眼部及系统性危险因素或病因,并应与形似RVO的其他眼病相鉴别。推荐眼科医生和内科医生共同合作,基于患者的病史和体征,有针对性地筛查潜在病因。

  每一位RVO患者均需接受连续随访和全病程管理以实现病情的持续监测,以确保患者保留有效视力。经过初诊评估和处置的RVO患者应接受定期随访,直至首诊后至少2年。对首诊时非缺血型RVO患者,推荐的随访间隔为前3个月每月复诊1次,第4个月开始每2个月复诊1次直至1年,此后每3个月复诊1次直至第2年结束。由于RVO会不断进展,在随诊过程中需要通过眼科检查随时关注RVO的进展,随时判定并发症的发生,给予及时治疗。

  Part3: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领域,最近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或进展,您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有哪些潜在的突破点?

  齐慧君:针对RVO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抗新型VEGF药物以及长效激素、激光等手段的应用,尤其是随着抗VEGF药物的发展,更多地去采取间隔长、高剂量的规格,减少了患者的注药负担。这些治疗方法确实给患者带来了视力的改善和良好的病程管理,但目前RVO治疗仍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对患者病因的寻找和治疗的局限性。

  与其他常见眼底病不同,RVO的诊疗应尤为注重对病因的探寻与及时的病因学导向治疗。共识将RVO病因寻找置于诊疗流程的核心位置。很多患者的病因查不到,我们需要更多寻找RVO病因的方法,需要一些向缺血进展的标志物。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将病因找出,及早干预,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

  Part4: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并发症?

  齐慧君:RVO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和缺血导致的新生血管形成。如果患者发生了RVO,我们需要密切随诊,及时发现并及早治疗并发症。针对黄斑水肿,需要积极进行抗VEGF治疗,长效激素治疗;针对缺血,需要密切随访,必要时联合激光治疗;针对新生血管,需要及时激光治疗联合抗VEGF治疗。

  对于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并发症,共识给出了答案。前三个月,每月随访。三个月后,每两个月随访。从第二年起,每三个月随访。在每次随访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视力变化、治疗反应,还有缺血的进展,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干预,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患者的并发症。(陈依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