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人文关怀,驱散病耻感的阴霾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加强人文关怀,驱散病耻感的阴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1-06 15:32

  霍宏蕾

  在医学的广袤天地间,“病耻感”如同隐匿的阴霾,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心灵世界。“病耻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主要是指患者因患有某种疾病而产生的羞耻感。“病耻感”在不同层面对患者群体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首先,在自我认知方面,患者可能对自身疾病存在负面的自我认知。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因为对疾病的羞耻感而拒绝服用精神类药物,从而酿成严重后果。他们很多时候会认为自己的情绪问题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是不应该出现的,从而产生羞耻感。

  第二,在社会观念影响方面,人们可能会对某些疾病存在偏见和歧视,这会加重患者的“病耻感”。以传染病为例,社会上可能会对艾滋病患者存在误解,使得艾滋病患者在面对社会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病耻感”。

  第三,在生活影响方面,“病耻感”会让患者在社交生活中退缩。患有慢性疾病如肾衰竭需要定期透析的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他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投来异样的眼光,而减少社交活动。他们害怕被朋友、同事同情或者嫌弃,逐渐与社会隔离。

  我曾邂逅一位年轻的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房的狭小空间里,他宛如一只受伤的雏鸟,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他人的视线,除了至亲家属,拒绝任何人的探视。即便是医护人员进行的正常诊疗操作,也会招致他强烈的抵触情绪。患者害怕被他人异样的目光所歧视,担忧自己原本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会被这无情的疾病彻底摧毁。

  因此,“病耻感”不仅仅是患者个体内心的挣扎,更深刻地反映出整个医疗行业在人文关怀维度所面临的考验以及应当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如何更好地帮助患者获得内心的安宁,更好地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看待疾病和患病之人,减少恐惧、不安和抵触,让他们获得公平、公正和友好的待遇,是需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比如在肿瘤科,众多患者在被确诊癌症的瞬间,便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深不见底的自我否定之中。他们在内心深处笃定地认为自己已然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对未来充满了绝望与无助。对此,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团队在给予患者专业的医疗护理之外,往往还会精心地为患者安排心理疏导和芳香呵护疗法,让患者在宁静、芬芳的环境下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治疗。同时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小活动,让患者在治疗之余能够一起动手写“福”字、剪窗花、做手工,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在病房环境的营造上,我们也摒弃传统医院那种冰冷、单调且充满压抑感的布置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温馨宜人的装饰画,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作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摆放生机勃勃的绿植,为这一方小小的空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让患者在不经意间便能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与温暖慰藉。

  此外,在精神科,为了应对“病耻感”现象,通常会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措施。他们专门为患者打造温馨私密的一对一诊疗空间,从环境设置上充分尊重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积极投身于社区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的公益活动之中,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讲座、健康咨询以及公益宣传活动等,向广大公众深入浅出地宣传精神疾病的成因、症状表现以及现代医学在精神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较高的可治愈性,纠正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错误认知与偏见。

  未来,我们将更加关注医学人文建设,通过改善医疗环境、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心理支持等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逐步形成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让医学人文的光辉真正照亮每一位患者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在与疾病顽强抗争的荆棘之路上,不再孤单,不再被“病耻感”的阴霾所困扰。同时,我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广泛传播正确的疾病认知和就医理念,与社区组织紧密合作开展形式丰富的健康公益活动,全面深入地开展疾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以科学的知识、真实的案例和温暖的故事,逐渐消除社会对各类疾病的歧视与偏见,重塑大众对患者群体的理解与包容,向着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目标稳步迈进。

  (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主任)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邵永高铁全线首座连续梁成功合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