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精神,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要求,昆明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昆医”)作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坚持将健康促进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学习实践生活各环节。
学校成立健康学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健康学校建设工作,下设健康学校建设办公室,落实领导小组安排的各项工作。学校各牵头部门及责任部门形成合力,制定并实施《昆明医科大学全国健康学校建设方案》《昆明医科大学2024年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工作计划》,大力开展健康学校“七项行动”,“医教研”协同,构建学校“大健康”格局。
一、健康理念“培育行动”
协调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对健康学校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各级党委、各部门发挥自身优势,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要求,推进健康学校建设工作。
提高全校师生健康意识。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充分认识健康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将健康素养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将健康促进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将健康教育渗透学生学习实践生活各环节,形成“人人促健康,师生享健康”的健康促进格局。
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成立大健康学院,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并完成招生计划,积极推进老年医学与健康新专业的申报。
二、健康治理“优化行动”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学校建设。整合并发挥各附属医院和校医院资源优势,加强健康学校建设的技术保障和专业指导;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公益机构在医疗卫生、管理、教育、经费等方面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动员教医护职工积极参与健康学校建设,合力打造特色健康学校。
营造健康学校建设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持续做好全国健康学校创建、健康校园环境相关的日常宣传报道,多措并举营造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国家级、省级媒体对接,分别在新华网、人民网、云南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学校创建健康学校的举措和各类成果,持续提升健康学校影响力。
强化健康学校建设监督检查。将健康学校建设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常态化开展健康学校建设的监督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并进行日常监督,做好问题线索处置,严肃纠正不良倾向和苗头,确保建设责任落实到位,建设任务按计划推进完成。
昆明医科大学2024年应急救护培训暨“急救与运动”第25个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
三、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利用入学教育、体检、军训、实践等时机,围绕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防治、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多形式、全方位健康宣教。结合各类主题宣传日,组织青年志愿者进社区,开展防艾禁毒、防控传染病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健康素养,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
做好健康技能培训。作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及省级协作组长单位,学校统筹协调,采取点面、内外“两结合”等方式组织开展校内外各类急救教育培训,扩大急救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持续推进健康理论研究和科普工作。发挥教育实践基地的健康育人功能,依托公共卫生学院、大健康学院等教学单位,开展课题研究,拓宽教育路径。
四、健康课程“创新行动”
完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发高质量的具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校本级必修及选修课程,自编《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利用慕课、微课等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打造具有昆医特色的“金课”。
完善健康体育课程建设。严格遵循教育部关于“体育必修课教学时数充足”规定,率先将“游泳”列为必修课,开设“太极拳”“八段锦”“减脂训练营”等特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领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打造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专兼职、校内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和课程教师特聘制度,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实行全员专项培训。
五、健康监测“强化行动”
开展学生健康体质监测及评价。每年开展健康体质监测,识别影响学生健康的显性及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
做好师生体检数据的分析运用。组织新生、毕业生及教职员工完成年度体检,建立个性化电子档案,开具健康处方,提升健康管理的效度和精准度。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心理危机四级预警干预体系。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健康档案,精准实施网格化管理。对重点关注学生实行1对1心理指导、对中等及以上风险学生100%开展心理访谈,做好危机排查、干预和医疗转介工作,动态更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宣传及筛查工作,学校在“知情不拒绝”的原则下,新生HIV、梅毒检测率达99%以上,毕业生检测率达90%以上。
六、健康服务“增效行动”
提供综合的学校健康服务。开通云南首家高校医保便民服务点,实现近20项医保服务事项“校内办”,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在高校中首家开展校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周边医院紧密合作,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师生安全。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任务清单》,出版《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指南》。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打造“‘5·25’‘1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品牌项目。全年实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零事故。
优化体育设备设施配置。配置符合规范的体育器材,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建立运动器材维护和更新机制;加强对场地及器材安全评估,确保无安全隐患。
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日常监督,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畅通食品安全投诉渠道,确保校园无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昆明医科大学2024年全国健康学校建设总结和推进会
七、健康环境“塑造行动”
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全方位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加强校园安全治理,签订《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安全隐患档案,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加强校地联动,净化和改善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环境,构建和谐美好校园。
积极创建节能校园。将校园健康环境提升与绿色环保建设有机结合,根据《昆明医科大学绿美校园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持续推进“绿美校园”建设,获得“省节水型高校”荣誉称号。
积极推进校园景观建设。结合医学人文特色,按照“两环、两轴、一补充”的景观特点,科学布局昆医历史、名人名事、教学科研成果展示等,整体全面复苏昆医人文“脉动”,推动校园景观文化建设“内涵式”提升,使校园山、水、园、林、路、校舍、场馆等建设实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随着健康学校建设目标的整体推进,学校立德树人质量和健康促进水平显著提高,“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更加高效,师生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卫生健康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探索构建健康治理体系、教育体系和监测评价机制,营造校园绿美环境,加强健康教育课题研究,齐心协力推进健康学校建设,贡献昆医力量。(作者张洪波为昆明医科大学副校长,李琼为昆明医科大学校医院院长,王燕为昆明医科大学校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