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部兼具学术严谨与人文关怀的力作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一部兼具学术严谨与人文关怀的力作

来源:光明网2025-03-10 11:22

  于学军(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副主任)

  在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中国,养老与医疗的深度融合成为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光明医养结合模式考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3月版),作者王红漫教授以跨学科视野、扎实的田野调查,为中国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兼具创新性与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该书不仅是一部案例研究专著,更是一部兼具政策洞见与社会关怀的学术著作。

  一、背景与价值:直面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方案”  

  中国正加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何构建适应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议题。王红漫教授的《光明医养结合模式考究》聚焦深圳市光明新区首创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家庭病床”为核心,探索居家养老与医疗资源整合的创新路径。该书不仅获评“2019中国医界好书”医学人文类奖项,更因其扎实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言,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要参考。  

  书中提出,医养结合并非简单叠加医疗与养老服务,而是通过系统整合实现“医、护、养”协同,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健康需求。这一理念与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提出的“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政策方向高度契合,展现了研究的现实前瞻性。

  二、研究方法:跨学科视角与实证深度  

  作者王红漫教授联袂北京大学“健康中国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组与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对我国东、中、西部15个省份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及瑞典、日本老龄化社会展开调研,覆盖广东、浙江、山西、港、澳等典型地区调研,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功底。在《光明医养结合模式》中研究采用“参与性观察+深度访谈”的定性方法,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等定量工具,形成多维度的分析框架。 炼出“医养结合” 的亮点,如,书中详细剖析了“家庭病床”模式的运行机制:通过家庭医生团队为居家老人提供定期巡诊、康复护理等服务,既降低机构养老成本,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同时,作者并未回避模式痛点,如基层医疗人才短缺、跨部门协作壁垒等,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三、内容亮点:模式创新与战略启示  

  1. “光明模式”的独特性  

    光明新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家庭病床”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体系。这一模式在服务可及性、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适合老龄化程度高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  

  2. 区域差异与对策建议  

    书中对比东、中、西部不同经济与老龄化水平地区的实践,提出“因地施策”原则。例如,东部可依托经济优势发展智慧养老,中西部则需强化基层医疗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健康”智慧养老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3. 国际视野与本土化融合  

  王红漫教授结合对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等国家健康老龄化经验教训,及世界卫生组织 Aging at home的国际技术会议共识等考究,强调中国需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注重文化差异与制度适配性,避免“模式移植”的水土不服。

  书中对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呼应(如“居家老龄化Ageing at home),也彰显了其全球视野与本土化实践的结合,用数据与故事讲述了中国式养老案例,为世界健康老龄化研究形成政策(Aging at home: Research to inform policies)补苴罅漏,提供了实践范本。

  四、学术与社会意义  

  1. 填补研究空白  

  国内关于医养结合的研究多聚焦机构养老,而本书以居家养老为切入点,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思路。  

  2. 推动政策实践  

  书中提出的“优化医保支付机制”“加强多部门协同”等观点、建议,被相关政府决策所采纳(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2年),例如,2022年国家卫健委推动的“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即强调基层资源整合,已在部分试点地区转化为具体政策,同时,也与今年两会《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高度契合。

  3. 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通过剖析医养结合事业与老龄产业的联动潜力,作者呼吁将养老问题纳入更广泛的社会发展框架,体现了“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全局视野。

  推荐政策研究、公共卫生、养老服务从业者及关注老龄化问题的读者深入阅读,从中汲取理论与实务的双重启示。  

  作者学术研究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精神无愧学者所为。

一部兼具学术严谨与人文关怀的力作

  《光明医养结合模式考究——兼论“家庭病床”模式亮点痛点与对策》  

  作者:王红漫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3月)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阿尔山:避暑胜地引游人

  • 盛夏里的向日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