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骨质疏松、骨痛、贫血、乏力、视力减退……这些看似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却可能隐藏着一种不被人所熟知的血液肿瘤——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据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爱军教授介绍,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二到三,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多发性骨髓瘤这一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世卫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MM患者约3万人,超过40%的患者因早期症状隐匿而延误诊断,使得这一疾病呈现出高风险特性。
症状不典型,误诊率曾居高不下
在过去,由于医生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了解相对有限,以及医学科普的缺失,该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高文教授回忆道:“当时,除非是专门研究该疾病的血液科医生,否则在诊断意识、疗效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多发性骨髓瘤常常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刘爱军教授提到:“在国外,很多‘冒烟型’病人或MGUS(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诊断要比在中国早得多。而在我国,我们通常是在病人疾病较为明显时才开始治疗,这影响了治疗的及时性。”
因此,当出现以上1种或多种临床症状时,如频繁骨痛、异常骨折、贫血、蛋白尿、肢体出现麻木感或触电感、头晕乏力等表现,除了至相应专科就诊外,也应前往血液科进行早期筛查,以免误诊漏诊。
如今,情况已有显著改善。绝大多数大型三甲医院,尤其是省级或国家级的重点医院,都已建立了血液科专科,将浆细胞疾病作为重要研究和治疗领域,配备专职医生负责。从筛查、科普、诊断到治疗和随访,各个环节均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规范化路径。
个体化规范治疗实现深度缓解,显著改善疾病预后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涌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高文教授介绍,个体化规范治疗是重中之重,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根据评估结果划分不同的体能状态,随后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例如对于中高危患者,若年龄不超过65岁且体能状况良好,或虽超过65岁但全身体能状态评分依然优秀的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通常会建议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相关研究已经证实,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长期有效率可达到70%。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及CAR-T细胞治疗等先进治疗方法的应用,也使得许多MM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
高文教授表示:“以往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2~3年,而如今结合新药和移植治疗,中位生存期已超过10年。”多发性骨髓瘤正逐步从一种高度致死性、致残性的疾病,演变为可控制的疾病。虽然目前尚无法实现完全的生物学治愈,但已越来越接近,可达到功能性治愈的治疗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深度缓解”与“持续缓解”对于MM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刘爱军教授表示:“很多研究都证明了,深度缓解与长期生存是直接相关的。”对于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要牢牢把握首次诊断及首次复发这两个黄金时刻。因为随着复发次数增加,治疗效果和预后随之下降,疾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也不断缩短。
通过规范化治疗,尤其是新药结合移植的方式,患者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疾病缓解。这不仅意味着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大大降低,还预示着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进一步巩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疾病复发的风险。
此外,刘爱军教授也补充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指出在诊断和危险分层方面,需要更精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还能提升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更理想的预后。
从“治病”到“治人”,定制八段锦助力功能性治愈之路
面对多发性骨髓瘤这一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与疾病共存。因此,治疗不仅是药物层面的干预,更是生命质量的重建。“心理支持在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高文教授在采访中强调了这一点。他指出,对于血液肿瘤患者,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心理压力往往很大。若患者本身已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疾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些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刘爱军教授也表示:“患者需要有积极、正能量的心态来战胜疾病。”面对多发性骨髓瘤这一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她建议患者可以多参与公益活动,与其他病友交流心得,分享经验。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减轻心理压力,也能让患者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和支持。
除了心理支持,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高文教授提醒要特别注意体检和诊断意识,对于不明原因的球蛋白异常、骨质疏松、贫血、肾脏病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筛查,以便尽早发现疾病迹象,争取治疗时间。
为了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生活质量,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也在不断努力。许多医院开始提供心理疏导课程和服务,帮助患者从心理上调整自己,回归社会生活。2024年,由强生公司发起的“相约十年共赴新生”血液肿瘤功能性治愈主题公益项目正式启动。一套专为血液肿瘤患者定制的八段锦康复操上线,鼓励患者能够将这套特别定制的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以更积极的状态对抗疾病。今年3月的“国际骨髓瘤关爱月”期间,北京朝阳医院就展开了这场为血液肿瘤患者定制的八段锦康复操练习,医护人员与患者通过中医传统功法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定制化的口诀和动作,为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增强治疗信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非药物治疗路径。
医患共练血液肿瘤患者定制八段锦康复操
从曾经的高致死性、致残性疾病,到如今逐步变为可控制的慢性病,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多发性骨髓瘤正在从肿瘤化疗向慢病管理转型,当早诊早治成为社会共识,当规范治疗成为医疗标准,中国骨髓瘤患者将会迎来更多的生存希望,实现更高的治疗目标。(记者 田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