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当天,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结核病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在北京胸科医院正式启动临床试验。
此次启动临床试验的结核病mRNA疫苗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主任逄宇及其团队联合生物科技公司共同研发。动物实验显示,该疫苗的保护效力较传统卡介苗提高20倍以上,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和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强的优势。
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成为首位受试者,在医院的临床试验病房接种了这款疫苗。李亮作为一名工作了33年的抗结核病临床医生,对这款疫苗充满信心。他表示,疫苗接种是提高宿主抗结核免疫力最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希望这款新型疫苗能够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新的接种选择,有效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和感染率。
据逄宇介绍,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最终成功将mRNA技术应用于抗结核领域。
目前,我国唯一获批的结核病疫苗是卡介苗,它主要预防婴幼儿重症结核病,但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保护作用有限。据统计,全球约四分之一人口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新增超千万结核病患者,百万余人因结核病离世。研发针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有效结核病疫苗已成为全球科研工作者亟待攻克的难题。
此次启动临床试验的结核病mRNA疫苗有望填补这一空白。逄宇表示,下一步,研发团队将系统研究疫苗的免疫策略、免疫方式、给药途径及适应症状,以推动疫苗尽快完成临床试验并获得上市许可。
此外,北京胸科医院还发布了基于舌拭子的结核菌快速检测新技术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痰液检查相比,舌拭子检测结核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89.6%、96.2%。这项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可用于大范围筛查,实现结核病的早期发现。预计2025年7月,这项新技术将在国内逐步推广,2026年应用于大面积筛查。(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