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3月29日于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的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会议上,先声药业正式宣布启动“求索计划”,未来5年将投入20亿元,聚焦神经与肿瘤领域的十大科学难题,支持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研究。
会上,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院士代表实验室正式发布“先声全重求索计划”。该计划未来5年将投入20亿元,聚焦神经与肿瘤领域的十大科学难题,支持颠覆性创新研究。中国科学院饶子和院士、顾宁院士、马骏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教授现场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求索计划”的10个支持研究方向包括:从根本上逆转脑卒中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治疗手段;精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靶点发现、验证和药物研发;有望大幅提升当前肿瘤治疗效果的靶点(或组合)发现、验证和药物研发;RNA干扰/mRNA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和感染等领域的治疗性应用;新一代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抗衰老相关机制的临床应用;以及AI技术在靶点发现、验证和药物研发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预测中的应用。
据了解,该计划由11位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为项目进行方向性规划,鼓励非共识性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新兴技术的综合运用。
在会议现场,南京江北新区、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与先声药业完成了深度战略合作签约。南京江北新区将领衔多元化资本,5年投入20亿元,全程匹配“求索计划”,共同将其打造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示范项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分享了中国脑血管病研究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突破。今年是脑血管病溶栓治疗诞生的第30年,中国在此领域已从默默无闻走向世界前沿。王拥军带领团队针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开展了突破性研究,并在过去10年间对国际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贡献了6项证据,在国际卒中再灌注治疗领域贡献了5项证据,并不断探索基于AI的精准治疗与就医流程优化方案。他强调,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已具备支撑新药创制的能力,未来将继续推动相关领域的国际研究,并培养更多年轻人才,为全球脑血管病治疗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分享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引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于金明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要坚持“患者为本、职工为本、医院为本、事业为本”。对于医院与科室发展而言,得人才则得天下,得青年人才则得未来。因此,医院内部采取了诸多培养与管理人才的举措,例如推行干部制度改革与优化结构,实现“一人一绩效、一月一绩效”。未来,医院将围绕质量提升,找差距、补短板、强能力,在院内建立起适宜人才培养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
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表示,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先声创新药研发的主发动机。他感谢各级政府及合作伙伴的支持,并期待“求索计划”能够发现和凝聚一群敢于突破、不畏风险的求索者,共同探索和创造前所未有的治疗手段。(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