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西医结合助力抗癌“下半场”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助力抗癌“下半场”

来源:新华社2025-04-18 19:48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题:中西医结合助力抗癌“下半场”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帅才

  癌症患者经历手术、放化疗,进入康复阶段往往仍要面对疼痛、负面情绪等挑战。时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有关专家提示,中西医结合,能够更好助力抗癌“下半场”。

  中西医协同:康复效果“1+1>2”

  “手术、放化疗等方法在杀伤肿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体正常器官、组织造成打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许云说,西医逐渐重视降低肿瘤治疗相关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但干预手段有限;中医注重阴阳、气血平衡以及“扶正祛邪”的辩证关系,能够协同西医产生“1+1>2”的效果。

  肿瘤康复是防止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恢复患者生活工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医学探索表明,中西医协同治疗在肿瘤患者康复中可以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许云举例说,许多传统中药方剂及针灸等方法能有效缓解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手足麻木等症状;多种中医药手段能够防止器官治疗损伤加重甚至加快损伤修复,如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恢复肺癌术后呼吸功能等;中药如黄芪、人参等补益剂,针灸如足三里穴位刺激,均能够在治疗的同时增强人体“正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就近看中医:缓解常见不适症状

  “肿瘤患者可以在有条件的社区医院接受针灸治疗来缓解疼痛,每周1至2次即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孙凌云介绍,针灸的作用已被过去20年来开展的临床研究逐渐证实,并被写入肿瘤治疗的国际权威指南。

  专家介绍,针对癌痛、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导致的关节疼痛、慢性劳损性疼痛,穴位按摩、耳穴压丸等方法也有助于缓解疼痛,常用穴位包括合谷、太冲等;针对食欲降低、恶心等常见症状,按摩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有助于健脾和胃,耳针或耳穴压丸治疗能够增进食欲,口服辨证论治中药则能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一些方法患者可居家或就近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操作。

  “遭遇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创伤,可通过运动、气功等方法来缓解,情况较严重的则需要心理康复专业团队指导康复。”许云说。

  西苑医院研究还发现,中医五行音乐能显著缓解患者情绪抑郁,线上中西医结合心身康复课程也能明显减少肿瘤根治术后患者对于复发转移的恐惧。

  重健康管理:正确看待中西医作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康复中的功效已被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但患者也不宜过分夸大某种疗法的作用或执着于某种疗法。”长沙市第一医院院长、肿瘤专家张树生认为,西医重视科学证据,中医重视个体辨治,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患者都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长期健康目标管理,不能完全依赖于某种保健手段、药物或保健品;应定期复查、监测肝肾功能等方面指标,避免偏听偏信,保证用药及干预的安全。

  专家介绍,中医和西医优势互补,在肿瘤康复过程中,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原则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以及情绪压力管理来实现对自我健康的全面提升。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坚守岗位 为了万家团圆

  • 新高铁助推文旅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