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19日,“全程管理 全息发力——共创肿瘤患者管理新生态”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在北京举办。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海涛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出发,解析疾病高危因素,并给出早期筛查建议,为大众阻断癌症“脚步”提供科学指引。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主任 王海涛
王海涛表示,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乳腺癌也不例外,其发病涉及基因、环境、激素、生活方式等多维度因素的相互作用,而这些复杂的影响最终都会反映在基因层面。当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被激活,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谈及乳腺癌常见的高危因素,除大众熟知的部分因素外,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或更年期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都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此外,遗传因素在乳腺癌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约5% - 10% 的乳腺癌病例与遗传突变相关。这意味着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加强预防。
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王海涛提示,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 至关重要。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是许多肿瘤的常见症状,即便没有刻意节食,若体重明显减轻,就应及时进行全面体检。具体到乳腺癌,无痛性乳房包块是最典型的早期表现之一;即便乳房未出现包块,若有乳头溢液,或腋窝出现结节,也需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些都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征兆。(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