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防治疟疾日|中国企业助力非洲巩固抗疟成果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世界防治疟疾日|中国企业助力非洲巩固抗疟成果

来源:光明网2025-04-25 16:31

  每年的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 Malaria Day),202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防治疟疾日的主题为Malaria Ends With Us: Reinvest, Reimagine, Reignite,旨在从全球政策到社区行动等各个层面重新激发努力,加快推进实现消除疟疾。

  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2023 年,全球83个国家估计有2.63亿新发疟疾病例,全球疟疾死亡人数达到597,000人。尽管全球抗疟取得了重大进展,疟疾仍然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疟疾估计每分钟夺走1人的生命。

  再伸援手,助力非洲疟疾防治

  2025年世界防治疟疾日当天,复星医药宣布,将携手成员企业桂林南药,向安哥拉、坦桑尼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捐赠90万人份由桂林南药生产、通过WHO预认证(即WHO Prequalification)的疟疾预防和治疗药物,助力非洲抗击疟疾。

  凝聚中国科研力量的“青蒿素”类药品已经在非洲地区的广泛使用,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作为全球领先的抗疟药研发生产企业,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抗疟药产品覆盖疟疾预防、一般疟疾治疗及重症疟疾救治,累计已有36个抗疟系列品种通过WHO预认证(包括原料药及制剂),对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疟疾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

  截至2024年末,复星医药已累计向全球市场供应超4亿支注射用青蒿琥酯,注射用青蒿琥酯已累计救治了全球超8,000万重症疟疾患者。以SPAQ-CO系列产品为核心药物的“季节性疟疾药物预防项目”惠及超过3亿名非洲儿童,帮助降低非洲儿童在疟疾高发季节的患病率。

  持续创新,提升药品可及性

  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注射用青蒿琥酯Argesun于2023年6月获WHO预认证,成为首个通过该预认证的一步配制青蒿琥酯注射剂,进一步提升了高质量创新抗疟药品的可及性,为挽救更多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截至目前,Argesun已获得25个国家的注册批准。

  与第一代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相比,第二代产品Argesun通过对处方工艺的优化,将两步青蒿琥酯溶解配制合为一步,准备时间从3分钟大幅缩减到1分钟,极大提升了临床使用的便利性,特别适用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非洲偏远地区。

  自上市以来,复星医药持续推进Argesun在非洲的推广和使用。“Argesun因其配制简便、溶解快速及使用安全等优势,受到了加纳当地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复星医药子公司Tridem Pharma加纳总经理David TANOE表示,“在加纳,我们持续为医生、医院药剂师和护士进行医学教育培训,重点介绍Argesun的优势及特性,顺利完成了从Artesun向Argesun的转换,临床医生一致认可其对重症疟疾患者恢复时间的显著疗效。此外,180mg新规格的推出也备受好评。”

  深耕非洲,促进非洲医疗卫生水平提升

  除了供应抗疟疾药品,复星医药还通过推进疟疾防治项目、开展非洲本地化药品生产、实施免费医疗援助等多种措施,提升当地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助力非洲地区实现健康公平可及,共筑可持续未来。

  为实现非洲本地化药品制造及供应的战略布局,提升医药健康产品在非洲地区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复星医药于2022年启动科特迪瓦园区建设项目。复星医药成员企业桂林南药口服制剂生产制造中心总监、科特迪瓦园区项目负责人张玉涛表示:“接到科特迪瓦项目的任务,当时既感到责任重大,也充满使命感。这是我们在西非地区推进药品制造、深化合作的重要项目,我和团队在当地积极与各方协作,实现项目关键节点突破,助力项目顺利推进。”该项目将分三期进行,园区建成后目标产能扩大到每年50亿片,预计将为当地带来近1,000个就业机会,有效促进科特迪瓦制药工业的发展。

  复星医药长期重视发展中国家当地医护人员能力提升,在非洲多国开展面向当地医护人员的CME(Continuous Medical Education)培训。2024年,合计举办约2,500场CME培训,共计超过4万人次参加培训。

  从药品供应到推进本地化生产,从药品捐助到人才培养,复星医药不断拓展抗疟疾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企业ESG理念。未来,复星医药将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共建无疟疾世界,为实现非洲乃至全球无疟疾的目标贡献更多力量。(逸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