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当下,第四次技术革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蓬勃发展,中医药产业也正处于传承创新的关键节点。4月23日,在第四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光明网记者独家对话红日药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文元。他就红日药业在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战略布局以及未来规划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阐述。
吴文元曾任重庆市大渡口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城乡统筹办公室主任,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投资总监、投资发展部部长。这些丰富的经历为他带来了宏观的经济视野、敏锐的战略眼光,从多维度推进自身发展。
技术创新引擎:AI深度赋能
红日药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文元
作为红日药业的新掌门人,吴文元在心中早已勾画了企业发展的蓝图,并以此重塑红日药业。在交谈中,他强调,红日药业正站在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积极拥抱变化,通过一系列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在技术创新上,红日药业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吴文元表示,以通用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并应用到产业中,推进通用精细化安全库存管理、缩短采购周期、检验周期,供应链产销协同主干流程的可视、可管、可控,风险可预警,问题可量化,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新方向。
吴文元介绍,人工智能技术能缩短临床前时间,精准确定药品有效成分和靶点。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可加速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这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
生产环节中,智能制造成为红日药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吴文元表示,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地减少人力,更重要的是实现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和精准化。红日药业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植物提取率,有效实现降本增效。公司通过智能化设备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红日药业正在从中药制造商向大健康服务商转型。吴文元提到,在“十四五”期间,红日药业意识到单纯依靠制造业将处于价值链底端,向价值链高端的服务领域拓展势在必行。这一转型不仅能提升企业价值,还能更好地体现中医中药的价值,让优质产品惠及广大百姓。
转型实践举措:多管齐下开拓新局
在转型实践中,红日药业多管齐下。
其一,中药的特性决定了部分药品具有多种治疗功效,红日药业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拓展药品的适应症,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尽管相关数据和理论支撑有待完善,但这一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其二,布局服务业,旗下的“上医明家”通过线下直营医疗机构和合作加盟诊所的持续布局,已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广东、四川等多个省市。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网络。通过远程诊疗服务,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这一举措既符合国家“互联网 + 医疗健康”的政策方向,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除在战略上锚定新转型战略外,吴文元透露,红日药业正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形成高壁垒。
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借助其专家资源和研发成果推动新品上市,同时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开展合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在张伯礼院士的牵头下,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紧密合作,血必净注射液进入相关培育项目并获得国家支持。
展望 2025 年,红日药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如配方颗粒集采和血必净注射液国谈价格调整,对企业销售策略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内部部分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也迫在眉睫,过去依赖老品种“躺平赚钱”的心态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
但挑战与机遇并存,红日药业将在降本增效方面下大力气,深化人工智能在各环节的应用,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对外合作力度。在参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时,红日药业与众多院士专家交流,期望获取知识,推出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通过拥抱人工智能、推进战略转型、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举措,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吴文元期待,在未来,红日药业有望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新的高度。(记者 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