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日药业吴文元:以AI为矛,战略转型作盾,破局中医药发展困局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红日药业吴文元:以AI为矛,战略转型作盾,破局中医药发展困局

来源:光明网2025-04-30 15:18

  在当下,第四次技术革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蓬勃发展,中医药产业也正处于传承创新的关键节点。4月23日,在第四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光明网记者独家对话红日药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文元。他就红日药业在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战略布局以及未来规划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阐述。

  吴文元曾任重庆市大渡口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城乡统筹办公室主任,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投资总监、投资发展部部长。这些丰富的经历为他带来了宏观的经济视野、敏锐的战略眼光,从多维度推进自身发展。

  技术创新引擎:AI深度赋能

红日药业吴文元:以AI为矛,战略转型作盾,破局中医药发展困局

红日药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文元

  作为红日药业的新掌门人,吴文元在心中早已勾画了企业发展的蓝图,并以此重塑红日药业。在交谈中,他强调,红日药业正站在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积极拥抱变化,通过一系列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在技术创新上,红日药业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吴文元表示,以通用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并应用到产业中,推进通用精细化安全库存管理、缩短采购周期、检验周期,供应链产销协同主干流程的可视、可管、可控,风险可预警,问题可量化,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新方向。

  吴文元介绍,人工智能技术能缩短临床前时间,精准确定药品有效成分和靶点。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可加速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这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

  生产环节中,智能制造成为红日药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吴文元表示,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地减少人力,更重要的是实现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和精准化。红日药业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植物提取率,有效实现降本增效。公司通过智能化设备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红日药业正在从中药制造商向大健康服务商转型。吴文元提到,在“十四五”期间,红日药业意识到单纯依靠制造业将处于价值链底端,向价值链高端的服务领域拓展势在必行。这一转型不仅能提升企业价值,还能更好地体现中医中药的价值,让优质产品惠及广大百姓。

  转型实践举措:多管齐下开拓新局

  在转型实践中,红日药业多管齐下。

  其一,中药的特性决定了部分药品具有多种治疗功效,红日药业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拓展药品的适应症,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尽管相关数据和理论支撑有待完善,但这一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其二,布局服务业,旗下的“上医明家”通过线下直营医疗机构和合作加盟诊所的持续布局,已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广东、四川等多个省市。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网络。通过远程诊疗服务,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这一举措既符合国家“互联网 + 医疗健康”的政策方向,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除在战略上锚定新转型战略外,吴文元透露,红日药业正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形成高壁垒。

  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借助其专家资源和研发成果推动新品上市,同时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开展合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在张伯礼院士的牵头下,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紧密合作,血必净注射液进入相关培育项目并获得国家支持。

  展望 2025 年,红日药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如配方颗粒集采和血必净注射液国谈价格调整,对企业销售策略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内部部分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也迫在眉睫,过去依赖老品种“躺平赚钱”的心态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

  但挑战与机遇并存,红日药业将在降本增效方面下大力气,深化人工智能在各环节的应用,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对外合作力度。在参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时,红日药业与众多院士专家交流,期望获取知识,推出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通过拥抱人工智能、推进战略转型、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举措,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吴文元期待,在未来,红日药业有望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新的高度。(记者 张梦凡)

[ 责编:田新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 图片故事丨用民族美食“烹”出文旅融合新滋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