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命与选择的对话:他们用什么战胜肝癌?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生命与选择的对话:他们用什么战胜肝癌?

来源:光明网2025-05-08 10:59

  3月,广州告别了冬日,苏熠(化名)迎着春日的阳光,在微风中慢跑。谁能想到,如今已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的他,曾被15公分的肿瘤击中?

  去年9月,苏熠(化名)因手部疾病前往医院检查,CT影像上那个阴影,让他的世界陷入灰暗。肝硬化加上腹水,常规手术几乎没有机会。“我是不是没有治疗的必要了?” 苏熠向医生问。

生命与选择的对话:他们用什么战胜肝癌?

  与此同时,在另一座城市,饭香飘满林愈(化名)的小家,他一边做饭一边看着妻子和孙子玩耍。只有两人知道,这份烟火气背后,藏着多少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当林愈(化名)检查出17×15 公分的巨大肿瘤时,林愈妻子的头发在短短一周内全部变白。

  “这么大,你小心不要在里面爆了。”听起来像是妻子当时的一句玩笑话,背后却夹杂着恐惧、焦急与绝望的心情。妻子回忆时说道:“一开始知道,肯定很绝望的,我的头发全白了,真的是很怕的。”

生命与选择的对话:他们用什么战胜肝癌?

  命运的齿轮,在两个家庭最绝望的时刻开始转动。

  林愈在老家医院做过两次TAC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不仅病情没得到控制,肿瘤反而越长越大,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数值不降反增。妻子守在床边,焦急地搜索“肝癌晚期如何治疗”。

  转机出现在他们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楠主任的那一刻。

  林楠主任翻看过两人的病历,经过多学科会诊后,一个新的治疗方案给两个家庭带来了一线生机—— 钇-90 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被誉为“肝癌治疗核武器”。

  幸运的是,医院当前刚获得钇-90治疗资质。

生命与选择的对话:他们用什么战胜肝癌?

  临床医生操作着输注设备,为患者注入“新生的希望”。钇-90树脂微球顺着血管,悄无声息地抵达肿瘤每一个角落,实现均匀覆盖后开展“围剿”行动。

生命与选择的对话:他们用什么战胜肝癌?

  术后不久,苏熠的甲胎蛋白迅速下降,肿瘤组织完全坏死。今年三月复查,奇迹发生了。苏熠的肿瘤从15公分缩小到5公分。他与我们分享:“现在我不仅能慢跑,还能举哑铃锻炼,身体感觉越来越好。”治疗的成功让苏熠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手术后,林愈的甲胎蛋白数值也从一万多下降到一千多,并且没有出现明显副作用。“他现在能下厨做饭,还开玩笑说‘我终于不是废人了’,”林愈妻子笑中带泪地说,“生活有希望,总能挺得过去。”

  “医生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谈到这两位患者,林楠医生补充道,他们来时都是抱着比较绝望的心情,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他们能看到客观的治疗效果,会重拾对治疗和生活的信心。

生命与选择的对话:他们用什么战胜肝癌?

  什么是钇90微球?

生命与选择的对话:他们用什么战胜肝癌?

  很多人好奇,钇-90树脂微球到底神奇在哪?简单来说,它就像一枚 “精确制导导弹”:通过微创介入技术,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将载有放射性核素钇90的树脂微球精准投放至肿瘤内部,持续释放β射线精准杀灭癌细胞,而辐射范围仅2.5厘米,几乎不会伤害周围正常组织,对家人也没有辐射风险。更重要的是,钇90半衰期只有 64.1 小时,两周时间基本释放完毕,不会造成长期的影响。

  林楠主任提到,这种在国外应用多年的技术,如今正在国内逐步普及,为无数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肝癌,在我国是高发肿瘤之一。中国肝癌发病率位居第四,死亡率高居第二,同时,中国92%的病例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林楠主任提醒:乙肝携带者及相关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同时,肝癌的治疗已逐步形成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肝胆外科、介入科、核医学科、肿瘤科、放疗科、中医科、感染科等科室专家共同评估、综合研判,从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到系统治疗,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科学的力量、医生的坚守,还有永不放弃的信念,都是对抗病魔的利剑。

  此刻,城市中的苏熠仍在奔跑,厨房里的林愈正翻炒着菜肴。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与癌症的这场战役中,只要不放弃,就永远有希望。毕竟,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记者张梦凡 王若昕)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坚守岗位 为了万家团圆

  • 新高铁助推文旅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