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5全国泌尿健康日活动举行 多维度共筑泌尿健康防线   
首页> 光明医药> 要闻 > 正文

2025全国泌尿健康日活动举行 多维度共筑泌尿健康防线   

来源:光明网2025-06-16 09:36

  2025年全国泌尿健康日活动的开场微电影中,农妇的诊断瞬间与55岁农民工“不想拖累家人”的化疗独白形成情感共振——这些源自全国患者来信的真实片段,于6月15日由“维爱同行”患者关爱项目搬上屏幕,正式拉开“守护泌尿健康,共筑生命防线”主题活动的帷幕。

  该主题活动汇聚泌尿、影像、放疗等领域权威专家,医疗企业代表,媒体人士及患者代表,围绕泌尿健康防治体系建设、诊疗技术创新、患者关爱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提升公众泌尿健康意识,推动我国泌尿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全国泌尿健康日活动举行 多维度共筑泌尿健康防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崔建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崔建教授表示,从医二十余年见证了我国泌尿健康事业快速发展,我国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超1.2亿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现状仍需重视。但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及医保政策完善,让更多患者获得早期诊治和规范化治疗。不过,公众泌尿健康认知度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疾病早诊早治率待提升等问题仍存,需要医生做好诊疗工作并积极参与科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他呼吁社会各界携手推动泌尿健康事业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跨界思辨:多学科视角下的泌尿健康生态重构

2025全国泌尿健康日活动举行 多维度共筑泌尿健康防线   

  在“巅峰对话”环节,张崔建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张楠教授、荣昌生物肿瘤事业部市场二部负责人刘烨、《肿瘤医声》栏目主理人白璐针对泌尿健康领域的行业发展和理念展开跨界讨论,碰撞出技术革新与医患共情的火花。

  张崔建以机器人手术为例,解析外科领域的“精准革命”,当下,医疗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机器人手术以微小切口与精准操作,为患者带来更高安全性、成功率及更少附带损伤,成为精准治疗在手术领域的生动实践。同时,精准治疗理念在药物治疗中亦不断深化,从聚焦疾病转向针对靶点,同时借鉴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智慧,有效规避传统治疗方案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差等问题。“药物治疗强调有效性、可获得性与可负担性并重,力求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大众。”张崔建说。

  他强调,健康中国战略下,医院需从治病转向预防,应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公众摒弃不良习惯,实现疾病早期干预。同时,鼓励医生下沉基层,提升公众健康意识。

  张楠介绍道,AI技术在医学影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辅助医生快速、准确筛查病灶,提高诊断效率,减轻医生负担。同时,AI还能优化患者预约、检查安排及图像展示,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但AI仅为医生助手,最终诊断需依赖医生专业判断。

  “影像数据互认与AI普及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张楠认为,通过标准化影像数据采集,实现医院间数据互认,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就医效率。同时,将高水平医生经验与AI算法相结合,推广至基层,提升基层筛查与诊断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刘烨先生分享了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引领全球尿路上皮癌抗HER2治疗的发展历程。该产品通过“精准靶向尿路上皮癌HER2靶点+释放细胞毒性药物”成倍提升有效率和安全性。

  谈及企业责任,他透露荣昌生物不仅关注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助济仁慈善基金会开展患者教育,提高尿路上皮癌患者和家属的治疗信心。让患者活下来,活得更好,活得有尊严。

  白璐从媒体视角分析道,泌尿健康科普面临大众尴尬与禁忌的传播困境。她建议媒体兼顾共情、场景化与轻量化表达,如用通俗语言替代医学术语,借助数据展现疾病普遍性,利用真实故事引发共情,并通过短视频、短文章等轻量化材料,使科普内容更贴近生活,提升公众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

  精准诊疗:贯穿泌尿肿瘤全病程管理的核心模式

2025全国泌尿健康日活动举行 多维度共筑泌尿健康防线   

  在“科普沙龙”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朋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昌文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昊教授围绕泌尿健康领域展开专业探讨,从膀胱癌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症状识别、诊疗方案优化,到高龄患者个体化治疗策略、现代放疗技术进步等话题深入交流,结合临床案例与多学科协作理念,传递早诊早治与精准医疗的重要价值。

  张朋表示,膀胱癌典型症状为无痛性、全程、间歇性肉眼血尿,但老年人常误当尿路感染延误诊治,甚至肿瘤长满膀胱才就医。出现血尿需及时检查,虽未必是癌症,但早诊是关键。

  “尿路上皮癌的HER2检测与预后相关,表达越高预后越差,也为维迪西妥单抗等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张朋介绍,“治疗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经尿道切除联合膀胱灌注降低复发;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标准治疗为化疗后切膀胱,但保膀胱综合治疗需求渐增,需依病情和患者意愿制定个体化方案。”

  张昌文介绍道,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在我国发病率达9.5%~29.3%,明显高于国外,且60%患者初诊时已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恶性程度更高。其症状包括间歇性血尿、腰痛或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需通过体检发现。

  “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标准治疗虽为根治性切除,但保肾需求客观存在,目前可通过输尿管镜激光电灼、经皮肾镜切除等腔内治疗,或腹腔镜局灶切除联合输尿管成形术尝试保肾,但上尿路复发率达30%~50%,膀胱复发率约30%。针对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多学科会诊(MDT)是关键,随着ADC药物、免疫治疗的发展,保肾治疗后联合靶向干预有望降低复发风险,相关临床研究正在推进。”张昌文说。

  “在多学科治疗体系中,放疗正扮演更灵活的角色:与ADC药物联合可先缩瘤再放疗,提升保器官概率;对术后残留的寡转移病灶,可通过立体定向放疗实现局部根治,延长靶向药物的有效周期。”王昊表示,曾有盆腔放疗患者因个体敏感提前出现肠道反应,通过动态调整分次剂量和疗程,仍使肿瘤控制概率达同期标准治疗水平,印证了“精准+个体化”的治疗价值。

  音乐疗愈:从情绪共鸣到身心调节

2025全国泌尿健康日活动举行 多维度共筑泌尿健康防线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音乐治疗讲师蒋雯

  在“音乐疗愈”环节中,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音乐治疗讲师蒋雯通过音乐与视觉意象联动实验、“音乐 - 情绪映射”测试及身体打击乐互动,带领参与者体验旋律对焦虑情绪的调节作用。

  “音乐是潜意识的语言。”蒋雯在引导中强调,“临床数据显示,音乐可使癌症患者焦虑情绪缓解率提升30%,其原理在于声波频率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共振效应。”活动特别设计的“身体打击乐疗法”,针对医护人员久坐、站立等职业特点,通过节奏感训练放松肩颈肌肉,现场张朋教授体验后表示,这种将音乐与身体运动结合的方式,对临床工作者的日常压力管理具有实操性。

  随着“守护泌尿健康,共筑生命防线”主题标语在现场亮起,活动在《少年》乐曲与鼓点的协奏中落下帷幕。从泌尿肿瘤的临床诊疗策略,到音乐疗愈的身心调节实践,为公众呈现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立体图景,也标志着泌尿健康领域从疾病治疗向“生理-心理-社会”整体照护的范式升级。(记者 张梦凡)

[ 责编:田新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唱针落!战歌化作砍向侵略者的“大刀”

  • 走起!大橘带你打卡四季北京中轴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