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关注乳腺癌诊疗新动态 助力患者高质量长生存
首页> 光明医药> 专家观点 > 正文

关注乳腺癌诊疗新动态 助力患者高质量长生存

来源:人民网2025-07-16 16:35

  第五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乳腺癌领域学术交流近日在江苏南京举行。专家们围绕乳腺癌学科建设与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中青年医师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推动乳腺癌诊疗能力的整体提升与相关学科的持续发展。

江泽飞分享观点。

江泽飞分享观点

  学科建设与发展是提升诊疗服务能力的关键。为进一步促进乳腺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候任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副主任江泽飞建议,乳腺内外科的划分与发展应因地制宜。比如,大型肿瘤专科医院资源丰富、团队专业,应细化乳腺内外科,精准应对不同乳腺疾病,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而基层医疗机构资源有限,应按器官系统整合乳腺内外科资源,组建综合性诊疗团队,方便患者获得全面诊断和治疗。

  当前,AI(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引入到乳腺癌诊疗领域,在提高诊断准确性、优化治疗方案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展现出独特的优势。“AI类似于智能导航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病情、分子分型等)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推荐,综合考虑治疗方式、药物疗效、不良反应、治疗费用及医保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帮助患者和医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江泽飞说,在治疗过程中,人工智能系统可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同时,通过智能推送功能,患者能够及时获取与自身病情相关的科普知识、治疗进展及随访提醒等信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依从性。此外,人工智能还能通过远程医疗支持,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借助智能系统获得上级医院专家指导,让更多患者在当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对于乳腺癌领域的中青年医生的成长,江泽飞认为需重点培养以下几方面能力:一是扎实的临床技能,即致力于治愈“可治愈”的患者,并通过多学科协作等方式避免加重“难以治愈”患者的病情;二是聚焦临床实践中的问题,结合患者需求开展研究,包括探索新的治疗靶点、研发新型疗法等;三是善于思考和总结,面对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时,积极思考原因并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诊疗水平。

闫敏在学术交流现场。

闫敏在学术交流现场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闫敏说:“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目前受到的关注不够,全国各医疗机构中乳腺内科专科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大多就诊乳腺癌外科或全肿瘤内科,对以全身药物治疗为主线,局部治疗为辅助的精准治疗、全程管理和长期生存重视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移性乳腺癌的综合诊疗效果和生存期。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乳腺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可手术早期乳腺癌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目标和重心不同的认知,让更多患者懂得如何正确选择就诊专科。”

  目前,乳腺癌治疗更加强调规范化、个体化和精准化。“早期乳腺癌患者通常以治愈为目标,根据分期和分子分型的不同,选择术前新辅助、手术、术后辅助治疗不同的组合模式。晚期乳腺癌患者以高生活质量的长期生存为目标,需要以乳腺内科专家为主导的多学科会诊,综合考虑患者的分子分型、多基因检测情况、转移部位和范围、既往治疗史、身体状况、年龄、合并症等多种因素,以确保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顺序的合理。”闫敏提醒,“在乳腺癌治疗全程管理中,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保障。患者应注重饮食、运动、睡眠和情绪管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身体对治疗的耐受性。同时,医生应及时关注并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情绪,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医患携手,共同战胜乳腺癌。”

  据了解,为推进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助力癌症防控工作,激励广大医务人员修医德、行仁术,用优质的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人民健康联合肿瘤防控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于2020年启动了“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集中推荐展示了一批在肺癌、肝胆肿瘤、胃癌、食管癌、乳腺癌、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淋巴瘤、鼻咽癌九大肿瘤防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距乌镇峰会开幕还有3天

  • 进博会场整装待发 静待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得知同事张洪章即将到“太空”出差的好消息,科研人员纷纷送上祝福:“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完成任务。
2025-10-31 10:02
据新一期《天体物理学快报》报道,LIGO-Virgo-KAGRA国际合作组织宣布,他们在去年10月和11月探测到两起极为特殊的、由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分别命名为GW241011和GW241110。
2025-10-31 09:59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3.5%,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
2025-10-31 09:57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