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7月19日,202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第七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召开。开幕式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发表致辞,强调并肯定乙肝临床治愈在肝病防治、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中的重要意义及贡献。
近年来,我国乙肝临床治愈迎来新的进展,随着药物的迭代升级与治疗策略的优化,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治愈方案,越来越多的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介绍道,乙肝临床治愈从2013年提出,经历了初步探索、基本统一,现已进入系统完善阶段,乙肝临床治愈循证证据等级逐步提升,最新研究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能提高不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尤其是核苷经治人群、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人群、慢乙肝儿童。
对于慢乙肝儿童,年龄越低,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越高。研究显示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1-18岁慢乙肝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超50%,而1-3岁则可达60%以上。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项目全国工作推进会,王福生院士指出,儿童乙肝早发现、早治疗,完全有可能实现临床治愈,避免肝硬化等严重后果,实现健康幸福的一生。因此,呼吁家庭应增强健康意识,主动筛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在会上介绍,乙肝病毒感染显著增加肝硬化、肝细胞癌风险,全球约1/3乙肝病毒感染者在中国,因此我国乙肝疾病负担严重,如果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则可明显降低相关疾病负担及死亡风险。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乙肝临床治愈?据介绍,当前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而临床上较常见的是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为核心的乙肝临床治愈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具有抗病毒和免疫重建双重功效,对于人体免疫力重建并最终清除乙肝病毒起到核心作用,是目前唯一具有免疫重建功效的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但长期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低于3%。”王贵强教授介绍,而大量研究表明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治疗策略,促进了乙肝表面抗原清除,临床治愈率可超30%。
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炳亮教授全面介绍了我国在慢乙肝临床治愈方面的实践。据介绍,全球样本量最多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公益项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已完成既定目标。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肝癌预防多学科协作会,围绕慢乙肝治疗策略及如何减少乙肝相关肝癌发生建言献策,提供多元化建议。(记者 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