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25日,以“老有所养 隆合有道”为主题的“长寿时代聚焦心脏养护新策略”活动在北京举办,来自医学、营养、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心脏养护的新趋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房玉涛在“长寿时代的早期心血管风险评估与精准干预新策略”议题中强调,“有质量的长命百岁,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他指出,心血管疾病防控需突破传统“治疗为主”模式,将防线前移至疾病发生前的风险筛查阶段。通过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补充深海鱼油与辅酶Q10等营养素,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熬夜、烟酒等不良习惯则会加剧炎症反应,加速斑块等不稳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常佩芬进一步提出“心身共护”理念,强调心血管健康需兼顾血脂、血压等生理指标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她建议通过中西医结合、生活方式调整与个体化管理相结合的“双心同治”模式,构建全方位健康防线。这一观点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双心医学科”的实践形成呼应——该院通过整合心理干预与神经调控技术,已帮助数千例患者实现身心协同康复。
在“心血管健康与代谢、认知的协同管理新路径”讨论中,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巍提出“分层管理”策略:一方面通过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五大危险因素,从源头减少斑块形成;另一方面针对不稳定斑块实施精准干预,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破裂风险。他特别指出,辅酶Q10 作为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核心成分,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发挥“类保护衣”作用。
针对传统体检手段的局限性,北京安贞老年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申华呼吁将冠状动脉增强CT纳入高危人群体检方案。她强调,常规心电图与心脏超声难以捕捉早期病变,而冠脉CTA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精准识别血管狭窄程度,其辐射剂量仅为5-10mSv,安全性已通过临床验证。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吸烟、高血压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可提前3-5年发现潜在血管病变。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张中朋在“未来5年心血管领域最具突破性的非药物干预手段预测”议题中披露关键数据:中国心血管病例数已从1990年的5000万激增至2019年的1.2亿,营养干预正成为防控核心抓手。他预测,中国心血管营养补充剂市场将以10.4%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规模从2022年的12.26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27.03亿美元。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心脏健康管理需打破学科壁垒,形成“预防-筛查-干预-康复”全周期体系。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数据显示,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与营养干预,可降低40%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专家呼吁:医疗机构应加强高危人群分层管理,企业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公众则需提升健康素养,共同推动心血管健康防线前移。(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