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2025年10月10日是第 34 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题的北京市第十一届精神康复者职业技能大赛举行。
本次大赛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主办,北京回龙观医院承办,吸引全市16区及多家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的23支代表队、近200名精神康复者与工作人员参与。
作为北京精神康复领域标志性品牌活动,该大赛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走过15年,累计助力近3万名精神障碍患者提升生活自理、社会交往与职业适应能力。“大赛见证着康复理念的深化。”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介绍,早期赛事以包饺子、叠衣服等基础生活技能训练为主,如今已升级为“福画疗心-情绪训练”“模拟超市智慧购物”等聚焦情绪管理、认知功能与职业能力的项目,“过去觉得患者不闹事、能居家就好,现在我们追求‘复原’,让他们像健康人一样回归社会,做原来能做的事。”
据统计,我国现有超1亿人患各类精神障碍,精神康复是预防复发、减少残疾的关键。杨甫德教授强调,康复应融入治疗全程,“不是等病‘好透’再康复,哪怕有抑郁、焦虑等症状,通过训练也能具备生活工作能力。”导致患病率上升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生物学的因素,比如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或者遗传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自环境因素,比如学习压力、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以及未来期望还没有实现的压力等。
大赛不仅是康复成果展示平台,更传递着社会参与的迫切需求。杨甫德教授呼吁,精神康复需多部门协同,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全社会营造包容氛围,少些歧视、多些接纳,像‘扶着走’‘给拐杖’一样,帮助他们逐步脱离依赖,独立融入家庭与社会。”
本届大赛最终评选出个人奖、团体奖及多项单项奖,颁奖前医患共同呈现的文艺演出,展现了康复者的活力与勇气。既是精神康复者的“成长答卷”,更是一次全民科普,推动“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从理念走向现实。(记者 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