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2日,在“维爱同行 ‘乳’此安心”2025世界乳腺癌日主题活动现场,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聂建云针对公众热议的乳腺健康问题重点厘清了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与乳腺癌的关系,为广大女性破除认知误区。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聂建云
“乳腺结节本质是影像学上的形态描述,就像说‘发现了一个东西’,本身不包含良恶性的判断。”聂建云教授介绍,这一术语仅用于界定检查中观察到的异常形态,并非疾病诊断的最终结论。而对于乳腺增生,他进一步说明,这更像是一种常见的功能紊乱,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尤其在高压环境下的职场白领女性中发病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
针对“增生或结节是否必然发展为乳腺癌”的核心疑问,聂建云教授明确表示两者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很多女性发现乳腺增生后因胀痛等症状陷入焦虑,实则症状明显不等于病情严重,更不代表患癌风险高。”临床中绝大多数乳腺增生和良性结节不会进展为恶性肿瘤,过度担忧反而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科学判断结节风险?聂建云教授重点解读了乳腺影像报告中关键的BI-RADS分级系统(即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该分级从0到6级对乳腺病变进行评估,其中1-3级恶性风险低于2%,属于良性可能性大的范畴,通常无需特殊干预,定期随访即可;4级又细分为4A(2%-10%恶性风险)、4B(10%-50%恶性风险)、4C(50%-95% 恶性风险)三个亚级,4B及以上因恶性风险显著升高,原则上需立即临床干预;5级则恶性概率超过95%,需紧急处理。
“4A级结节风险处于中间区间,可选择密切观察或手术干预,观察时需适当增加复查频率。”聂建云教授补充道。(记者 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