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5日,2025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主论坛暨优促计划院士前沿大讲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圆满落幕。大会以“创新无国界,健康共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监管机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龙头企业代表,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智慧碰撞与资源对接的重要平台。
作为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简称“优促计划”)中促优工作的重要品牌活动,优促计划院士前沿大讲堂此次实现了战略性品牌升级——从以往的公开课升级为院士前沿大讲堂,并与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主论坛同期同地举办。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安排实现了高端学术资源与一线转化实践需求的深度共享,标志着优促计划从内部培育向开放聚合的枢纽平台跃迁。
本次大讲堂作为2025年优促计划科转创业营的开堂第一课,其师资阵容成为最大亮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从人口老龄化背景切入,阐述了脑科学研究带来的医学革命机遇,强调医工交叉与数据驱动在神经疾病诊疗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呼吁临床医生深度参与全链条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程和平教授则展示了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技术的突破进展,该技术可实现自由行为动物神经活动的高分辨率观测,为肿瘤精准手术等临床场景提供了新可能。
在前沿技术与产业融合议题上,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黄天荫教授结合实践,详解了AI在医学影像识别、药物发现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了数据隐私保护等现实挑战的应对思路,这与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爱思唯尔全球高级副总裁卡尔・施瓦茨通过数据分析勾勒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布局,伦敦大学学院副教务长杰兰特・里斯分享了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实践经验,《自然》杂志主编玛格达列娜・斯基珀则从顶刊视角给出了原创研究的培育建议。
半天的议程中,现场学习交流氛围浓厚。一位参会的临床PI在互动环节表示:“专家们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尤其是技术突破走向临床应用的分析,对我们的项目转化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据悉,此次活动为11月初即将开启的优促计划科转创业营系列课程拉开序幕。未来,科转营将聚焦医工转化全链条资源对接,助力更多优质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张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