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5日,第五届CLMC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主论坛开幕。本次大会以“构建健康生态 成就美好生活”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健康领域的顶尖专家、企业代表以及健康代表们,共同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医学的发展路径,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稳步迈进。2020年,生活方式医学在我国落地,全国首家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五年来,生活方式医学从理念普及到实践探索,从学术研究到临床应用,从政策完善到产业协同,已深度融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百姓日常生活,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延长健康预期寿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郑哲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郑哲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健委将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作为维护全民健康的战略抓手,2024年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2025年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计划。针对当前健康生活方式推广面临的群众健康素养待提升、重治疗轻预防观念待转变、健康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挑战,郑哲提出四点发力方向:倡导社会共治,凝聚全方位参与合力;强化专业技术指导,提升常态化服务能力;聚焦重点人群,实施分类精准干预;深化科技创新,赋能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在主旨演讲中,剖析了生活方式医学发展的核心问题。他指出,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六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占比超60%,但现有医疗模式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不健康生活方式。对此,胡盛寿提出 “打造生活方式生态建设,让健康生活方式‘自然’养成”的理念,强调要实现“知-行-信”闭环:在“知”的层面,跨越思想认知鸿沟,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且健康生活方式需从娃娃抓起;在“行”的层面,构建评估、干预、行动、反馈的闭环,通过精准评估生成个体化运动、营养、心理处方,借助AI和可穿戴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与干预。
开幕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起的“肥胖慢性病管理培训师培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作为技术承办单位,将联合国内外专家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体重管理门诊服务能力,为全国范围的培训推广奠定基础。
此外,大会还发布了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健康生活方式学术研究与中文科普作品。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周颖教授团队关于中国健康工作寿命决定因素的研究、北京大学武阳丰教授团队关于代盐对血压影响的研究等10项学术成果入选最具影响力研究;《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控糖革命》等10部作品入选最具影响力科普作品,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学术研究与科普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随后的巅峰论坛环节,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健康生活方式的生态构建展开深入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需政策落地、科普助力,更要让个体感受到实际效果;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分享了将健康生活方式融入保险产品设计与服务的实践,目前已有600万客户在家庭医生指导下参与健康管理;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斌介绍了通过旅居养老模式,为中老年群体打造健康生活场景的探索。
随着健康生态的不断完善,健康生活方式将从“刻意自律”变为“自然养成”,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接下来,大会还将围绕体重管理、金融保险、青少年身心健康等主题开设10个平行论坛,持续探索健康理念融入社会各环节的路径与方案。(记者 张梦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