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战钊)11月25日,第十七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结构性拐点”为主题,聚焦中国医药产业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生物制药、科兴、百济神州等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并围绕“中国医药产业五年变革与未来图景”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科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尹卫东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医药产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步,创新药临床在研数量位居全球前列,中国在全球创新药BD交易额中的占比也接近一半。然而,研发端的增长尚未充分传导至产业端,中国“医药市场占全球17%,但创新药在医药市场中占比仅8%”。这一数据差距,既是当前产业结构的核心短板,也恰恰指明了未来的增长空间。
尹卫东认为,在这一结构性问题中,“大药企”成为产业关键,中国仍旧缺乏能够与国际巨头比肩的大型跨国药企。数据显示,中国前十大药企收入总和仅为国际前十大药企的6%。尽管中国未上市生物技术公司数量已超过美国,达到3000多家,但上市企业仅90余家。
中美地缘博弈正深刻重塑全球医药产业生态,从基础研究、人才流动,到产品注册、市场准入,挑战已蔓延至全链条。过去,我们习惯于“美式思维”,常常拿美国数据“说事”,但在地缘政治的背景下,中国医药产业必须转向“中式思维”,更要升级为“全球思维”。尹卫东认为,医药产业的全球化属性从未改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依赖单一市场持续增长,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实现药品自给自足,这也正是行业的破局之机。
近日,科兴与巴西卫生部正式签署了一项疫苗生产与发展合作伙伴计划。根据这项为期10年的协议,科兴将向巴西供应两种疫苗,总计6000万剂,订单价值超过7亿美元。这既是中拉医疗卫生合作的务实实践,也直观反映出中国技术与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强劲需求与良好口碑。
结构性拐点不是线性突破,而是多模块协同发展。在尹卫东看来,未来五年,中国医药产业需要补齐大药企短板,推动创新成果向产业端转化;需要跳出单一市场,以全球思维布局发展中国家市场。全球市场需要中国的优质产品与先进技术,也迫切期待中国企业带来专业的跨国服务。科兴希冀与产业伙伴同行,共同植根于中国这片创新沃土,迈向全球生物医药的广阔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