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届三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在云阳召开
首页> 光明医药> 活动报道 > 正文

首届三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在云阳召开

来源:光明网2024-08-18 11:29

  “长江三峡地区既是亚洲人类的发祥地,又是农耕文化、神农医药的源头之一。在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响应党中央关于中医药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把握时代机遇,是中医药人应回答的时代之问。”8月17日,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云阳医院党委书记刘碧明在第一届三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上说。

首届三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在云阳召开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重庆中医药学院指导,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云阳医院(云阳县中医院)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男科)建设项目、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协办的“第一届三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云阳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岐黄学者、名医名家以及兄弟单位的300余名医学同道,共话传承,共促创新,共推发展。

  论坛设有岐黄论道、学术前沿、循证转化、中西汇通、专家面对面五个专题。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人工智能、科研转化、循证医学、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方面,聚焦三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学术交流。

  在“岐黄论道”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郭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李福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荣培晶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培海分别以《传承创新——从经典到临床》《蓄势腾飞,努力开创医院科技发展新局面》《学科交叉与针灸前沿》《浅谈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为题做了主旨演讲,回顾中医经典,展望学科前沿,共同聚焦中医药发展事业。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安晓静、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周芮西分别以《纳米材料在中西医药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探索智能中医的新篇章》为题,探索纳米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中医中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邱禹、成都第五人民医院俞旭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赵阳分别以《如何提高论文接受率?编辑视角下的投稿策略》《中医药临床科研转化实践与体会》《如何利用PICOS原则构建临床问题》为题,聚焦中医发展困境,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新路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韩强、湖北省中医院妇科邓楹君、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云阳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毕平分别以《以药应方—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药对思想内涵探析》《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三十年复发性流产中西医诊疗进展与展望》《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共同探索中西汇通新路子。

首届三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论坛在云阳召开

  本次论坛特设置“专家面对面”专题,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杜冠潮主持,郭军、李福伦、张培海、刘碧明、易思荣、邹隆琼六位专家围绕三峡地区(云阳)中医药发展现状与困境、三峡地区道地药材资源优势与短板、基层医院优势专科建设、新时代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如何做好中医药经典传承创新,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为三峡中医药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新路径。

  本次论坛凝结着专家学者们的探索思考和前瞻研判,共同探寻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医药事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和路径,是一场高规格高层次的学术盛会,是一次产-学-研-医各方紧密合作、精准把脉的现场对接。刘碧明为本次论坛作了总结发言。他谈了三点基本共识,一是要坚持传承经典,突出中医特色;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智慧赋能发展;三是要深化医学研究,推动成果转化。本次论坛将会成为三峡库区中医药事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文化传承的舞台、创新发展的擂台,将有力推动三峡库区中医药事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王丹)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世界互联网大会给您发来一个“开奖提醒”

  • 大国粮策圆桌派丨重新定义“种地”的打开方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