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9日,在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强联智创正式发布了其AI驱动的导管塑形机器人。该产品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宇翔教授团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团队联合强联智创共同研发,是我国神经介入手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
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脑中风的重要病因之一,神经介入手术是预防和治疗脑中风的有效手段。在手术中,导管的精准塑形和路径设计至关重要。该AI塑形机器人首先通过“智能大脑”先进的专利AI算法,能够实现自动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它基于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3D血管重建和自动测量,为导管路径提供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塑形方案。通过机器人“微手指”和“微递送”技术,在微米级精度下完成全自动化的导管塑形操作,与传统的人工塑形相比,机器人塑形效果更好。
AI技术与传统诊疗经验的结合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变革。在诊断方面,AI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识别疾病特征,评估动脉瘤的稳定性及手术必要性。在治疗环节,AI机器人依据患者病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未来,AI有望打通“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闭环,实现医疗服务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在发布会上,强联智创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秦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鸿祺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倪伟教授共同介绍了新一代导管塑形机器人。此外,强联智创还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智慧健康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签署了《微创国际医学中心拟集中采购医疗设备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推动AI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强联智创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AI导管塑形机器人的迭代升级,使其在更多医疗机构中得到应用,让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李谢文)
当日,作为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第21届世界风筝锦标赛在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云门国际放飞场开赛,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支队伍、1971只参赛风筝参加角逐。形态各异的风筝漫天飞舞,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