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4月27日,“心脑血管疾病零级预防全国行动” 在北京启动。该行动由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指导,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代谢病防治协同创新平台联合主办,旨在推进“健康中国 2030”目标,探索营养干预与生命科学融合的创新路径。同期,覆盖全国10省市、计划纳入10万例高危人群的 “红曲他汀族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真实世界研究” 也宣布启动,标志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从“治病”向“防病”迈出关键一步。
启动仪式上,国家公共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于小冬以一组数据敲响健康警钟: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达3.3亿,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4亿,血脂异常人群超4亿。“通过‘颈动脉内膜厚度分级’等前沿评估手段,我们能更早发现血管健康隐患。”于小冬强调,此次行动将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实现从“有病治病”到“无病防病”的转变。
“零级预防”理念的提出,被视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策略的重大突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马方介绍道,传统三级预防体系已难以应对当前复杂的疾病挑战,“零级预防”聚焦疾病危险因素形成前的干预,既是医学模式的创新,更是全民健康理念的革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玄重教授进一步建议,应将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关口从传统的一级、二级预防前移至“0.5 级”,为高危人群筑牢健康防线。
作为本次行动的重要内容,“红曲他汀族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真实世界研究”该研究将对比红曲他汀族与传统他汀的疗效、安全性及长期预后,重点监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管弹性改善及肝肾功能影响等指标。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治疗研究中心主任邹爱标教授介绍,团队通过改良传统固态发酵工艺,在红曲他汀研究中取得三大突破:建立小分子他汀稳定性调控体系、开发生物活性定向增强技术、揭示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作为我国他汀类药物研发先驱,邹爱标对红曲他汀的临床潜力寄予厚望。
活动现场,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汪芳、解放军总医院彭国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孔博等专家围绕红曲他汀的临床应用、动脉硬化斑块逆转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天然红曲他汀小分子族在血脂管理和动脉硬化预防中具有独特优势,有望成为 “零级预防” 的重要干预手段。
据了解,本次行动特别强调全民参与。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李景仁宣布,未来将开展“健康血管中国行”系列活动,通过百万家庭健康承诺、健康厨房创建、社区健康大使培养等方式,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李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