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蔡云清教授解惑 发芽糙米和糙米的营养差别
首页> 光明医药> 医药产业 > 正文

蔡云清教授解惑 发芽糙米和糙米的营养差别

来源:光明网2017-07-13 11:38

  光明网采访南京医科大学蔡云清教授《由日本电饭煲一个按键谈发芽糙米产业研究》一文发表之后,收到很多朋友、网友、博友的反馈和询问,其中从事IT风险投资的张春晖先生发来几点感想,他说:我的意见是让百姓吃发芽糙米还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因为:第一,绝大多数人没有吃糙米的习惯,你再怎么讲营养,绝大多数中国人讲究的是口感,营养是其次的。第二,糙米加工只脱除外壳,担心农药残留会比精白米高。第三,不敢相信糙米能发芽,而且发芽后营养会更好。第四、糖尿病人不敢吃白米饭,白米饭转糖快,很难相信发芽糙米会转糖低。

  听说日本的精白米煮饭比中国的好吃太多了,但他们吃发芽糙米已17年了,我相信发芽糙米一定是好东西,可以作为主食的良好搭配。可现在也许99%的中国人还不太了解发芽糙米,还需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让中国居民也早日吃上发芽糙米。

蔡云清教授解惑 发芽糙米和糙米的营养差别

图为发芽糙米

光明网记者答应张春晖先生在本篇内容给他解答这个问题。

张春晖先生闻讯说:“期待!我明白了,如果发芽糙米真是天然、营养、健康、安全,那是得大书特书一番!”

下面我们继续将采访南京医科大学蔡云清教授的第二部分介绍。

光明网:蔡教授,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什么要求吃“全谷物”?

蔡云清教授:大家知道,我国慢性病发病形势严峻,慢性病高发的原因与饮食不合理密切相关。现在居民的饮食吃得越来越精细,主食也吃得越来越少,米吃得越来越白,长期吃精白米对健康不利,会增加慢性病发病的风险。2017年评选出“中国十大好谷物”都是全谷物,排前二位的是全麦粉、糙米。由于全谷物的加工只去除谷物的外壳,保留谷物全部营养,所以吃全谷物更营养、更有利于健康。

光明网:市场卖的胚芽米产品就是发芽糙米吗?

蔡云清教授:胚芽米和发芽糙米二者是不同的。你说的胚芽米,实际上就是糙米,仅脱掉外壳(谷糠),它的营养价值比白米要好。糙米含有谷胚,但没有芽,大部分也不一定具有发芽的活力。而发芽糙米是精选有活力的种子型糙米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配套自动化设备,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依靠自身“酵素”,通过生物转化工艺技术,孕育萌动发芽,发芽率高达85%-95%%以上,而且其营养价值也戏剧性地提高了。

蔡云清教授解惑 发芽糙米和糙米的营养差别

日本电视台播放食用发芽糙米

光明网:听说日本人吃发芽糙米已17年了,我们城市长大的人都知道糙米,但不知道发芽糙米与糙米、白米有什么区别?

蔡云清教授:精白米虽然好看又好吃,但因过度碾磨加工,营养成分几乎被丢失,留下的主要是淀粉,长期吃精白米对健康不利。糙米营养虽好,但口感差,消化吸收不好。发芽糙米除了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同时,通过生物转化,可产生较多的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r-氨基丁酸(GABA)、六磷酸肌醇(IP6)等对健康有益的“生理活性成分”,纤维也软化了。因此,发芽糙米的营养更丰富、吸收更容易,对健康更有益。因此,发芽糙米的营养价值,大大超越了精白米和粗杂粮。

光明网:发芽糙米产品属于保健食品吗?

蔡云清教授:许多研究表明,发芽糙米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可预防慢病,促进健康。许多研究认为,发芽糙米中的γ-氨基丁酸具有促进脑血流,增强脑功能,防止脑血栓和老年痴呆;六磷酸肌醇(lp6)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的作用;经生物转化后促进微量元素锌的活性,可增强记忆功能;发芽糙米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Gl为52-54),仅为葡萄糖的一半,能较好的降低和维持人体血糖水平,在日本称发芽糙米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主食;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便秘等作用。

考虑到保健食品必须有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之分,而发芽糙米作为上乘的全谷物主粮,各类人群都可以吃,因此,我们没有申请保健食品,但不带蓝帽子不等于没有保健功效。

光明网:蔡教授,请您从国家粮食生产有效利用角度,介绍一下发芽糙米的意义。

蔡云清教授:发芽糙米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有一个重要佐证,2011年农博会时,袁隆平院士高度评价“发芽糙米营养价值更高,更有利于健康,食用产量至少提高了两成”。袁院士解释说:我现在吃的精白米,100公斤的稻谷只能磨55-60公斤,但是加工成发芽糙米可得75-80多公斤,食用产量提高了20%。所以,发芽糙米对我国粮食有效利用及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我国慢性病高发,使国家医疗费用负担沉重。食用发芽糙米不仅预防慢性病,而且可为国家节省医药费开支将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发芽糙米的推广应用,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相信政府也会大力支持。

光明网:发芽糙米是否用转基因水稻生产的吗?

蔡云清教授:肯定不是用转基因水稻生产发芽糙米的。在我国,2009年农业部为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颁发了安全证书,2014年证书到期。由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对人类危害性也没有最终定论,国家考虑到国民健康和粮食主权,不允许生产转基因水稻,至今在中国没有颁发任何转基因主粮安全证书,更谈不上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所以,发芽糙米的生产不仅不用转基因水稻,而且对原料要求也特别高,必须采用具有活力的优质种子型水稻。

光明网:发芽糙米的农药残留比白米高吗?

蔡云清教授:一般农药残留主要在表面(表皮)多些,稻谷加工成糙米时,

去除了稻谷的外壳(谷糠),可去除大部分农药残留。农药残留与使用农药不合理有关,例如非法使用农药,或使用剂量过高,对白米和糙米,都会增加农药残留。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制订白米和糙米的国家卫生标准,对农药残留均有限量规定,要求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

对于发芽糙米的原料选择要求很高,首选低污染地区,同时优先采购粮食示范基地的稻谷,确保重金属和农药安全性,可以放心食用。

光明网:为什么发芽糙米的价格比糙米和白米高?

蔡云清教授:首先是原料较贵。上面我说了,我们是精选优质具有活力种子型水稻,发芽率高达85%-95%,这样品质的稻谷产量很有限,价格也贵,是普通稻谷的3倍左右。其次,需要经过十多道工艺流程进行加工生产,成为一个全新的产品,其营养和健康价值较高,既可当主食,又促进健康。所以,高品质的发芽糙米,即发芽率高,其成本较高,并不是越便宜越好。

光明网:每天吃多少发芽糙米为宜?

蔡云清教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居民每天应吃50克-150克全谷物。根据调查,全国人均每天吃全谷物只有12克,江苏人均只有9.3克,还远远低于推荐的要求。发芽糙米作为上乘的稻米全谷物主粮,有利于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平均每人每天吃发芽糙米100克(2两)为宜,混合比例:发芽糙米占20%-30%,白米占70%-80%,要求长期吃,贵在坚持;对于血糖和血脂偏高人群及肥胖人群来说,建议每天吃发芽糙米150克(3两),混合比例:发芽糙米占40%-50%,精白米占50%-60%,也可根据临床指标高低而增减;对于不适宜食用精白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100%发芽糙米来替代精白米。

光明网:如何烹煮发芽糙米?

蔡云清教授:发芽糙米可以煮饭,也可煮粥,烹煮方法与普通煮饭相同,采用带压力的电饭煲或砂锅烹煮,口感会更好。假如有的人吃不惯发芽糙米,也可以抓一把发芽糙米放入豆浆机里面,打成米糊后当早餐吃,口感绝对没有问题。

光明网:除了发芽糙米产品,还有其他系列产品吗?

蔡云清教授:为了更加方便食用发芽糙米,我们又开发了即冲即食的发芽糙米粉系列新产品。例如将烘炒香香的发芽糙米粉作为主原料,为了助力健康,再加入茯苓、葛根、山药、人参、黄精等七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同时,配上伴侣(花生、芝麻、黑加仑、红枣、燕麦),让您更有咀嚼感。不管是一日三餐,还是点心或夜宵,只需冲一碗发芽糙米粉,一次可吃进13种食物品种,营养丰富,加上发芽糙米粉的纯香,黑加仑和红枣的甘淳,花生和芝麻的飘香,一定会让您吃得更营养、更健康!

感谢蔡云清教授给我们讲了这么多关于发芽糙米促进健康的信息,下一篇,我们介绍发芽糙米的临床试验情况。(采访:沈阳 伍月明)

【相关新闻】

由日本电饭煲一个按键 谈发芽糙米产业研究

专栏:南京海昌中药集团

[ 责编:伍月明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