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
乳腺肿瘤二科主任 刘红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在新发乳腺癌患者中,年龄低于35岁的年轻患者数量明显增多,甚至有患者年龄不足20岁。这一现象表明,乳腺癌年轻化的趋势不容忽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专家、乳腺肿瘤二科主任刘红教授表示:“我们接诊过二三十岁,甚至刚满20岁的乳腺癌患者。”她介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平均年龄本身就早于欧美国家。与欧美国家在60岁以后出现发病高峰不同,我国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在45至55岁之间,因此40岁以下发病的患者通常被称为年轻乳腺癌患者。随着整体发病率上升,年轻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这一趋势已引起广泛关注。
与大众的常见认知不同,年轻乳腺癌患者并非一定具有家族遗传史,并非因为母亲或祖母患有乳腺癌才会发病。目前,乳腺癌年轻化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其与家族遗传、周边环境以及个人情绪等多种高危因素有关。无论发病原因是什么,年轻乳腺癌发病率的持续上升都应当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对此,许多医疗机构特别开设了年轻乳腺癌专病门诊。年轻乳腺癌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大多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中往往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幼儿需要照顾,甚至有些患者尚未结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提前考虑生育保护等问题。对于这一特殊群体或高危人群,从预防筛查到治疗,再到后续康复,其需求与其他乳腺癌患者群体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医疗团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群体疾病的特殊性,并在人文关怀和全周期管理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和照顾。
刘红教授提醒大家,年轻乳腺癌患者并不一定意味着病情更严重,或者预后更差。所谓“年纪越轻,乳腺癌越凶”的说法并不准确。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系统应对乳腺癌发病的上升趋势,建立科学的三级预防体系至关重要:
一级预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从婴幼儿期营养均衡与母乳喂养,到儿童期控制高蛋白、低纤维饮食,青春期减少高脂高蛋白摄入并加强锻炼,直至成年后远离烟酒、保持规律作息、平和心态与适度运动,以及绝经期控制热量预防肥胖——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基础。
二级预防:主动规避风险因素
避免滥用外源性雌激素(如蜂王浆、燕窝、胎盘等),谨慎使用含雌激素药物(如避孕药、羊胎素),并尽量减少辐射暴露,特别是女婴时期。
三级预防:规范筛查与诊疗
建立个性化筛查方案,完善诊疗体系,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实现从预防、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管理。
随着年轻患者增多,其特殊性也日益凸显。她们多处于事业上升期,承担家庭重任,部分尚未婚育,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关注生育保护等问题。目前,多家医疗机构已设立年轻乳腺癌专病门诊,致力于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具针对性、全周期、人性化的医疗与关怀。
因此,建议40岁及以上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筛查。筛查方法包括临床手诊结合影像学检查。对于有相关家族病史的人群,如乳腺癌、卵巢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以及担心自身患癌风险的人群,可以更早地前往年轻和高危乳腺癌特色门诊就诊咨询,请专业医生进行患癌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筛查计划。
刘红教授提醒,无论年龄大小,乳腺癌的防治核心始终是“三早”。建议有家族史或自觉高风险人群,尽早至专病门诊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筛查与管理计划,为乳腺健康构建坚实防线。(整理:张梦凡)
【相关阅读】
乳腺癌术后肩膀总疼?大部分疼痛都因这个部位受伤,科学康复避免肩袖损伤
